留給日産重整中國業務的時間不多了
2023/07/28
日産汽車已決定調整與法國雷諾的資本關係。從最初的合作到現在已經過去約25年時間,日法聯盟的歷程將進入新階段,但圍繞純電動汽車(EV),全球的汽車競爭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日産將與雷諾合作,向純電動汽車的新公司「安培(Ampere)」出資,以強化歐洲業務,但在銷量佔全球三分之二、作為收益來源的中國和美國市場,日産在純電動汽車方面起步較晚。關鍵在於能否將經營資源集中在中美,儘快實現業務重構。
![]() |
日産在4月上海車展推出的概念車 |
進入2023年以後,日産的中國産量急劇減少
遼寧省大連市位於中國的東北地區。日産的中國合資公司——東風日産的大連工廠是中國款SUV的主力工廠,進入2023年以後,該工廠一直在調整生産。産量水準只有高峰的三分之一,其影響因素是SUV在中國市場銷售低迷。
「中國可能難以完成全年銷售計劃」。
日産首席財務官(CFO)馬智欣(Stephen Ma)在6月承認,已經很難完成期初計劃。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因半導體短缺問題緩解,産能恢復,計劃使年度合併銷量達到400萬輛。中國銷量原計劃同比增加8%(113萬輛)。但7月26日發佈的財報顯示,由於中國市場減速,日産將全球銷量下調至370萬輛,將中國銷量下調至80萬輛。
「買一贈一!」,在中國的汽車專賣店裏,這樣的促銷活動隨處可見。4月以後,以美國特斯拉下調純電動汽車售價為契機,中國廠商也紛紛效倣。日本車企也不得不降價,馬智欣説「發生了異常事態」。
中國業務佔日産全球銷量的3成,起到支柱作用,2020年日産在中國市場佔據6%的份額,但2022年降至4%。調查公司MarkLines的數據顯示,日産1~5月的中國新車銷量同比減少兩成以上。
![]() |
日産2003年與東風汽車合資成立了東風日産。比其他日本車企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約20年來累計銷售了1500萬輛車。
當時進入中國市場的想法是把品質標準和安全技術等日本的經驗移植到當地,但中國市場的新車開發速度超出預期。在這種情況下,馬智欣指出:「很難在日本全部從零開始做」。
日産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內田誠4月以後多次到訪中國。接連與包括合資對象在內的中國企業會面。根據中國市場的變化,日産重整了合資業務的運營體制,並積極利用長期合資業務中積累的資産。還考慮利用東風日産旗下的關聯公司,改為在中國管理純電動汽車戰略的體制。
在支柱的美國市場,日産EV起步晚
6月中旬,美國法人的高管來到了位於橫濱市的日産總部,向總部高管介紹了日産面向當地經銷商開展的研修及培訓項目的效果。
![]() |
在美國,一直到約4年前,經銷商對日産的滿意度都很低,品牌形象上不去。在前會長卡洛斯·戈恩的擴張戰略下,日産把發放給經銷商的銷售獎金當作降價資金,在美國展開了過度降價。減價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減價導致價格更低的惡性循環下,利潤率也不斷下降。
「在過去的3年裏,我們改變了工作方式,將經銷商當作合作夥伴」,馬智欣表示。日産對經銷商實施了商品和技術培訓,並強化員工培訓。轉型為相較於規模更重視品質的銷售模式。雖然銷量有所減少,但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出現營業虧損的美國業務扭虧為盈,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營業利潤率達到7.6%,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
但美國拜登政府針對在北美生産的純電動汽車出台了稅收優惠政策《通膨削減法》(IRA),全球汽車製造商紛紛開始投資純電動汽車。日産的純電動汽車「Leaf」(中國名:聆風)不屬於《通膨削減法》的優惠對象,如果電動化進程繼續加劇,日産缺少殺手劍。
在美國,坎頓工廠(密西西比州)將從2026年開始陸續生産4款純電動車型,為了確保車載電池,日産還需要增加供應商。
中美兩大支柱市場需要以電動化戰略為核心,從根本上改變盈利方式。從6月以後的經營體制來看,日産首次將負責美國及中國等地區戰略的最高負責人任命為經營會議成員。此舉意在提高各地區的許可權,並迅速反映到相關措施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