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二輪電動化動真格,2030年前要投30款
2023/12/07
本田日前宣佈到2030年向電動二輪車的生産開發投資5000億日元。計劃到同一年累計投放30款車型,通過改善生産效率等措施使車身成本減半。雖然位居二輪車世界首位,但電動化進展遲緩,將通過建設專用工廠等措施,增加車型,實現捲土重來。
![]() |
本田計劃把2021年到2030年的10年分為2個階段,投資5000億日元。到2025年的5年定為電動二輪車市場的進駐期,將投資約1000億日元,用於研發和利用現有設施的工廠投資等。將在世界各國市場投放電動二輪車,首先到2026年將電動二輪車的銷售目標提高至100萬輛。
2026年到2030年的後5年定位為業務擴張期,將啟動4000億日元的鉅額投資。
![]() |
本田正在銷售的電動二輪車「EM1 e:」 |
投資額增加是因為將在全球建設電動二輪車專用工廠並逐步投産。設想每個工廠的投資額為500億日元,年産能為100萬輛左右。印度和現有工廠所在的日本國內熊本縣等地似乎也在考慮之中。
到長期戰略最後一年的2030年,本田力爭在全球銷售400萬輛電動二輪車。比原來的目標增加50萬輛。維持2030年電動二輪車比例達到15%的目標。除了利用全球3萬家左右的銷售網之外,還計劃啟動網上銷售。
本田計劃將二輪車的營業利潤率到2030年提高至10%以上,其中電動二輪車力爭達到5%以上。計劃2030年以後,僅電動二輪車就實現10%以上的利潤率。
以本田視為主力市場的新興國家為中心,推動電動二輪車普及的政策正在增加。
本田2022年度總計銷售1800萬輛二輪車,是全球最大廠商。不過,電動二輪車的佔比僅為整體的0.7%(約13.4萬輛)。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東京中野區)的統計顯示,全球二輪車2022年的電動化率達到12.8%。進入電動化市場是本田的當務之急。
在印度,環境問題正在推動電動化。有估算稱,到2030年印度的電動二輪車將達到942萬輛,佔市場的60%。除了當地大企業Hero MotoCorp之外,還有新興企業Ola Electric Mobility等,競爭也十分激烈。
![]() |
在東盟(ASEAN),電動二輪車的數量也在增加。台灣的電動二輪車大企業Gogoro在台灣擁有2600多個電池更換基地,還將進軍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市場。
贏得競爭的關鍵在於降低成本。本田通過使電池、動力單元和車身分別實現模組化,形成統一規格,力爭到2030年將整車成本削減50%。
本田在11月29日舉行的線上説明會上表示,2025年將推出配備固定式電池的車輛。與更換電池的方式相比,內置電池的固定式的車身開發成本更低。
本田二輪與動力産品電動事業開發統括部部長三原大樹表示:「將以電池固定式車輛,滿足各類客戶的期待」。
電池也將通過利用廉價的磷酸鐵鋰電池等來控製成本。
關於充電網,考慮到全球約3萬家的經銷店,本田提出了設置可為電動二輪車充電的設備等方針。
日本國內各家企業也在積極向電動二輪車投入。雅馬哈引擎將在2050年之前將二輪車銷量的90%改為電動。
鈴木計劃2024年度推出首款電動二輪車,到2030年度推出8款車型,電動比例達到25%。川崎重工業旗下的Kawasaki Motors(川崎摩托)提出目標稱,到2035年,將面向已開發國家的主要産品改為包括混合動力車(HV)在內的電動車。
本田的二輪車業務的盈利性很高。該業務2023年4~9月的營業收入達到1萬5725億日元,營業利潤為2533億日元,利潤率高達16%,遠高於汽車的5%。提高二輪車業務的盈利能力對維持本田整體的增長力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