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旗下企業相繼發生違規為哪般?

2024/01/30


  豐田相關企業的違規行為不斷被曝光。除了日野汽車、大發工業之外,1月29日豐田自動織機被曝出的有關引擎認證手續的違規行為擴大。在急於縮短開發和交貨期的背景下,一線的負擔加重,導致了違規行為。對於豐田集團來説,追求高效經營和徹底採取對策防止違規再次發生變得重要。

 

豐田集團旗下的大發、日野汽車和豐田織機相繼曝出違規行為

    

  「推遲開始量産的日程會給公司帶來麻煩」,豐田織機的調查委員會這樣介紹某些員工所承受的壓力。「雖然開發進展不順利,但在説了也沒人聽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選擇違規」。據稱豐田織機的員工中普遍存在「對量産開始日期的遵守不容置疑」的認識。

     

  為了遵守達到極限的較短交貨期而加緊開發、存在不能説「做不到」的組織風氣等,在接連發生違規行為的豐田集團的調查報告中,這樣的共通課題浮出水面。

    

  調查報告認為日野存在「絕不允許開發日程延遲這一高壓態度」,針對大發的違規原因之一,則強調了「過於緊張和僵化的日程安排帶來的極大壓力」。

   

針對品質違規問題低頭道歉的大發工業的社長奧平(中)、豐田的副社長中嶋(右) 

    

  缺乏靈活性的日程安排迫使負責人員選擇違規的過程也如出一轍。在豐田織機,即使出現問題也無法與上司和管理層共用,沒有採取會導致開發延遲等的應對措施。調查委員會介紹了「無法更改量産開始日期,甚至沒有提出變更日程的想法」這樣的員工發言。

    

  在大發,「即使實際諮詢,也只會被問‘然後呢?’」。在日野,員工之間也蔓延著「反正説了也改變不了什麼這種自暴自棄心理」。缺乏發出聲音糾正問題的自凈機制,即使發生違規也不能提出的氛圍變得濃厚。

   

  組織體制的不完備也是共通的。豐田織機在2021年設立了專門負責法規認證的部門,但在那之前並沒有專門部門,存在並非專家的員工「被迫分析複雜的法規內容」的情況。在日野,員工要兼顧開發業務與認證業務,大發則為了削減成本,大幅削減負責人員。

      

  與此同時,管理層對這種情況缺乏了解。調查報告對豐田織機指出,「對一線的困難狀況缺乏關心,不想看到存在的問題的實際狀況」。針對大發也指出,一線與管理層之間存在「稱得上斷絕的深溝」。針對日野也指出,「沒有正確理解一線深刻感受到的資源不足」。

   


   

  豐田集團內相繼出現的違規行為的不止于這3家企業。愛知製鋼2023年5月宣佈,曾經供應了超過客戶允許誤差範圍的特殊鋼鋼材。2021年,豐田旗下的多家專賣店被曝光在檢查車輛時存在違規。省略廢氣排放和速度計的檢查,製作了虛假的維修記錄等。 

       

  豐田集團內有代表性的零部件企業的缺陷也引人注目。電裝製造的燃油泵陸續進行召回。截至2024年1月,受影響的對象超過30款車型,日本國內的召回數量合計約達430萬輛。在美國,豐田2023年12月申請召回約100萬輛汽車,原因是愛信的美國子公司製造的安全氣囊相關感測器。

    

 

  接連被曝光存在違規和缺陷讓豐田自身也很煩惱。豐田社長佐藤恒治在2024年1月大發、豐田織機的違規行為曝光時分別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對於大發表示,「如果面臨超出自身能力的負擔,就有必要調整業務」。對豐田織機表示,「溝通方面有需要改善的課題」。

     

  豐田和雷克薩斯的全球産量在2023年首次達到1000萬輛規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零部件企業一直在維持滿負荷生産。雖然違規有很多是過去發生的,但豐田在把産量提升至世界第一的過程中,給供應鏈帶來了負擔,無法否認這可能是違規的間接原因。

   

豐田因違規問題暫停供貨的「蘭德酷路澤」

  

  豐田集團一直為擴大生産而加大油門,但另一方面,作為開發的根本,檢查認證的組織和功能存在不足。在推進規模擴張和提高經營效率的同時,完善檢查機制和內部舉報等,承擔檢查功能的「煞車」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豐田章男會長在擔任社長的2010年,作為維持品質的「緊急課題」,曾表示「全體人員團結一心,恢復顧客的信賴」。把這種意識滲透到整個豐田集團似乎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須賀恭平、野口和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