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臨脫碳化産業革新

2021/04/30


  日本政府把截至2030年度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高了7成以上。新目標是比2013年度減排46%,要實現目標面臨著崎嶇道路。日本的産業界需要從根本上調整應對措施。能否通過技術創新等加強競爭力將受到考驗。

   

  最大的課題是發電站的低碳化。在2019年度整個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以發電站為中心的能源部門佔到約4成。發電量的7成以上是火力發電,風力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為18%,核能僅為6%。

     

     

  不少歐洲國家的可再生能源與核能的合計發電量超過整體的5成,日本明顯落後。

       

  日本政府也在目前的能源基本計劃中,提出了到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構成比提高至42~46%的目標。不過,日本自然能源財團的估算顯示,即使達成上述目標,源自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僅比2013年度減少22%。據悉如果日本把可再生能源的構成比提高至45%、煤炭火力發電減為零,才有可能減少47%二氧化碳排放。

   

   

  從現實來看,目前的目標都難以達成。日本的核電站重啟工作持續停滯。如果把氫和氨(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碳)用於火力發電,可以使用原有設備。這種做法受到期待,但短期內也難以指望作出巨大貢獻。

   

  如果發電站的排放量減少,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也將發揮效果。純電動汽車在行駛時不排放二氧化碳,但發電會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在日本,2020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4萬輛,還不到新車銷量整體的1%。日本政府提出計劃稱,通過發放補貼等,在2035年之前把新車銷售全部變為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HV)等電動車型。

     

  不過,日本國內的汽車保有量達到約7800萬輛,全年新車銷量約為500萬輛。即使一半新車改為零排放汽車,「要全部替換,也需要30年」(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豐田社長豐田章男)。

     

        

  豐田把擴大普混合動力車定位為「現實方案」,正在推進新技術研發。其中之一是通過合成二氧化碳和氫來製取的新燃料「e-fuel」。由於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如果混入汽油使用,汽油車也可以實現媲美混動車的環保性能。實用化的時期和成本成為關鍵。

          

  在日本的製造業中,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鋼鐵業也將面對新的減排目標。

     

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機

    

  日本製鐵計劃改善生産過程等,把2030年的排放量比2013年度減少30%。JFE控股也提出把鋼鐵業務的排放量在同一期間減少20%以上。但二者均需要採取進一步應對措施。

    

  利用氫氣代替焦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煉鐵的新製造方法是應對舉措之一。不過,實用化需要較長時間,目前的作用有限。神戶製鋼所的高管擔憂地表示「(隨著減排目標的提高)感覺面前是個難以實現的數字」。

      


          

  此外,還存在成本方面的課題。日本製鐵透露,要實現用氫煉鐵等新的製造方法,需要「4萬億~5萬億日元」。要把費用降至與焦炭相同水準,氫氣價格需降至每N立方米(標準立方米)8日元。日本政府在將來的目標中提出的氫氣成本為20日元,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

    

  日本鋼鐵聯盟的會長橋本英二(日本製鐵社長)強調稱「在技術開發和設備投資方面,政府的支援不可或缺」。

   

  日本政府計劃設立2萬億日元基金,支援有助於脫碳化的研發。還在討論通過碳稅等推動減排。瑞穗Research & Technologies的柴田昌彥指出「需要以碳稅等為財源,採取措施普及新技術」。

      

  脫碳化是如今全球産業界必須面對的主題。也存在日本企業具有優勢的領域。日本企業在車載電池材料方面具有較高份額,在人工光合作用等未來技術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如果推動進一步的創新,將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