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建核電機組7成將為中俄造

2023/06/19


      在核電站領域,俄羅斯和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全球在建和待建的核電機組中,約7成由中俄建造。兩個國家將核電的技術出口應用於外交,借此提高話語權。受東京電力控股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影響,日美歐調整了核電站的新建計劃,相關産業停滯。在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目前正需要採取措施來扭轉局面。

     

      研究全球能源政策的日本海外電力調查會的數據顯示,從車諾比爾核電站事故後安全對策得到強化的「第3代」核電機組來看,截至1月,在建和待建的機組為110臺。中國建設的數量最多,達到46臺,其次是俄羅斯,達到30臺。中俄佔總體的69%,存在感十分突出。

  

      最顯著的就是在本國以外的地區建設核電機組的「核電出口」。在建和待建的110臺核電機組中,在本國以外承建的項目達到33臺。數量最多的是俄羅斯,共有19臺,即便在因進攻烏克蘭而遭到歐美強烈反對的情況下,俄羅斯在核電領域仍保持著很強的全球影響力。

      

      4月,俄羅斯總統普丁以線上方式參加了正在土耳其建設的阿庫尤(Akkuyu)核電站舉行的燃料交付儀式。這是俄羅斯國營核能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建設的土耳其首座核電站,預定2023年內投入運作。這象徵著西方各國擔憂的兩國關係的深厚。

    

      5月,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埃及正式動工建設該國首座核電站——埃爾達巴(El Dabaa)核電站3號機組。俄羅斯的目的是通過核電外交將埃及拉入自己的陣營。在中亞和東歐等地區,俄羅斯也在試圖通過核電出口來發揮影響力。

    

「華龍一號」投入運作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摘自中國核工業集團的SNS)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6月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高層舉行會談,討論了該公司計劃在匈牙利南部新建核電機組的問題。

  

      匈牙利政府一直反對歐盟(EU)對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施加制裁。兩國在核電等領域的密切關係也體現在了外交上。

  

      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所的Kacper Szulecki教授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能源》(電子版)上指出:「很多新興國家對俄羅斯持肯定態度」。俄羅斯同意回收廢舊核燃料這一點也對新興國家具有吸引力。

  

      中國正加強參與巴基斯坦的核電項目。巴基斯坦核監管局已于5月授予卡拉奇核電站3號機組的運作許可證。由中國大型核電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等設計的「華龍一號」將投入商業運作。

    

      華龍1號的輸出功率為100萬千瓦級,是在美法的壓水反應爐(PWR)基礎上開發的。中國對巴基斯坦提供資金援助,還建設卡拉奇2號機組等,深入參與核電機組建設。

  


   

      中國在阿根廷也有建設核電站的計劃。雖然美國要求阿根廷取消計劃,但阿根廷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卻執意決定建設。他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説,美國渲染中國威脅論,但自己從未這樣想過。

  

      日本海外電力調查會高級研究員黑田雄二分析稱:「中國向新興市場國家銷售華龍1號,出口增加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中俄在掌握能源安全保障關鍵的核電領域越來越佔優勢,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話語權也會進一步增強。

  

      作為日美歐應對中俄的政策備受期待的是被稱為「第4代」核電站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

  

      SMR的輸出功率小,在30萬千瓦以下。據説發生事故時,容易冷卻燃料,安全性高。美國通用電氣(GE)與日立製作所的合資公司美國通用日立核能(GEH)及美國NuScale Power計劃2020年代後半期投入使用。

    

      美國NuScale Power在羅馬尼亞有設置SMR的計劃,美國總統拜登也鼓勵稱「支援促進開發劃時代的美國技術」。美國政府還向泰國及菲律賓等銷售,阻止中俄在核電站領域的壯大。

  

      日本有J-POWER的大間核電站(青森縣)等8座核電站新建計劃。由於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安全性標準得到強化,審核一直停滯,但由於電力緊張,將轉變政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指示用安全性更高的「新一代創新型反應爐」重建等。

      日本核電站的競爭力不斷下降。據日本資源能源廳介紹,2010年核電站相關出口總額為1314億日元,2020年驟減到了214億日元。過去對新建核電站持慎重態度的美歐大多也陷入了這種狀況。

       

       日本資源能源廳負責人指出:「隨著技術人員離職等,日美歐的供應鏈劣化,技術方面也輸給中俄的情況越來越多」。

    

      核電站的燃料也是面臨的課題。處理天然鈾時的「濃縮」工序是要害。可以實施濃縮的工廠有限,在濃縮鈾領域,俄羅斯在世界上保持份額第一。

  

      4月,美國與英國、法國、加拿大及日本結成了「核燃料同盟」。目標是將俄羅斯的燃料從西方各國的核電站排除出去,但這並不容易實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外山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