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核電燃料也面臨「脫俄」難局
2022/07/19
在美歐遠離石油和天然氣等俄羅斯産資源的背景下,在核電領域,去俄羅斯化正遇到難局。對於成為核電燃料的鈾産品,美歐從俄羅斯的進口超過2成。俄羅斯企業在製造濃縮鈾的工序方面掌握4成份額,排在全球首位。這有可能成為因進攻烏克蘭而遭受制裁的俄羅斯進行談判的籌碼。因脫碳化而得到廣泛利用的核電站也在逐漸成為能源安全保障的風險。
![]() |
俄羅斯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鈾濃縮全球份額很高 |
核電站將鈾用於燃料。礦山開採的天然鈾需要用3~5年時間經過各種處理,製造成燃料。其中,被視為難點的就是「濃縮」工序。
俄羅斯國營核能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統計顯示,在2020年的濃縮服務的世界市場,該公司佔到36%的份額。居第2位的Urenco(總部位於英國)佔30%,法國歐安諾(Orano)為14%,而中國企業佔12%。
另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統計,在2020年美國採購的鈾産品中,加拿大和哈薩克分別佔22%,俄羅斯佔16%,排在第3位。
![]() |
美國政府已禁止俄羅斯産化石燃料的進口,但鈾並未成為制裁對象。路透社報導稱,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5月提出看法稱「不應向俄羅斯進一步輸送資金」。
美國正在制定旨在確保鈾穩定供應的戰略,尋求推進去俄羅斯化。涉足核電站相關業務的美國Centrus Energy獲得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的許可,力爭在2022年內開始製造最大濃縮度為20%的鈾燃料。
不過,目前應對舉措跟不上需求,日本的貢獻受到期待。5月,日美首腦會談的聯合聲明提出「針對包括鈾燃料在內的更加強韌的原子能供應鏈展開合作」。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是美國方面要求寫明這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