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仍在依賴煤炭火電

2023/09/11


      全球對煤炭的依賴仍未踩下煞車。在最大消費國中國,目前的煤炭火力發電量遠超過去5年。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疊加酷暑,電力需求膨脹。歐洲也因烏克蘭危機而面臨天然氣供應隱憂,出現了不顧一切回歸煤炭的趨勢。總體而言,煤電新增裝機速度超過淘汰,去碳化目標變得模糊不清。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的3成,而其電力來源的一半以上依賴煤炭。法國衛星數據公司Kayrros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日均煤炭火力發電量比1年前增長了14.2%。這是根據從太空觀測到的二氧化碳進行的推算。

 

 

       在1年前的6月,上海解除了封控。2023年初中國轉換了防疫措施。由於階段性的經濟正常化,電力需求呈上升趨勢。今年夏季出現了異常炎熱的天氣。北京6月氣溫達到觀測史上最高的攝氏41.1度,在這種創紀錄的高溫下,空調是必不可少的。

 

       在去碳化方面缺乏進展的不僅僅是中國。國際能源機構(IEA7月的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大消費國印度的煤炭需求增長了8%。印度尼西亞增長36%,成為世界第五大消費國。預計全球整體需求也將在2023年創出歷史新高。

 

       煤炭成本低,而且易於穩定採購。新興國家自不必説,已開發國家也在非常時期依靠煤炭。作為去碳化旗手的德國也不例外。烏克蘭危機導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認為「情況嚴重」,增加了煤炭火力發電。法國也開始重新啟動。

 

印尼的煤炭火電站(資料圖,REUTERS)

 

       日本則維持著煤炭佔電力來源30%左右的狀態。2011年發生了核電站事故,對煤炭的依賴度提高了5個百分點左右。當前尚看不到削減的前景。

 

       美國調查團體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數據顯示,從全球煤炭火力發電來看,新裝機量按輸出功率計算超過淘汰量。新裝機多位於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還有歐洲的波蘭和土耳其。佔新裝機5成的中國的淘汰速度顯著放緩。

 

 


       即使考慮到新裝機帶來的效率提升,煤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較多這一點也不會改變。如果不能擺脫對煤電的依賴,可能很快就要付出代價。作為應對全球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提出將氣溫相較於工業革命前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如果超過這一水準,高溫和暴雨等風險將急劇上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3月的報告中再次估算稱,實現1.5攝氏度目標所能允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剩下4000億噸。如果目前每年400億噸的排放速度持續下去,10年左右就將達到極限。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達了危機感,稱「氣候的定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

 

       各國家和地區並非無能為力。英國智庫恩伯(Ember)的數據顯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000年至2022年間增至3倍。僅最近10年就擴大至1.8倍。中國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也顯著增加。日本立命館大學的教授林大祐指出,「2000年代以後,為了應對大氣污染,在國家層面作為新興産業進行了培育」。

 

       問題在於僅靠可再生能源無法支撐日益增長的經濟。全球煤炭發電量也將在10年內增長15%,幾乎是持續上升。

 

       氣候變暖帶來的高溫會加深對導致氣候變暖的化石燃料的依賴。這種惡性循環的格局當前已浮現出來。僅剩10年的緩衝期甚至也可能進一步縮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櫻木浩己、武田健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