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發行1.6萬億綠色轉型債,誰能拿補貼?

2024/02/05


  日本將以脫碳為目的新發行國債,《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獲悉了政府以這項國債為基礎的支援政策。首年度的2023年度將籌集1.6萬億日元,約2500億日元用於開發日本製鐵等企業參與的使用氫的煉鐵技術,約3300億日元用於擴大本田等的純電動汽車(EV)用電池生産。日本將對影響産業結構走向的重要技術展開投資,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日本將在從2023年度開始的10年間發行20萬億日元「GX(綠色轉型)經濟過渡債」。在2月中旬進行首次投標之前,首年度的具體用途已經明確。

      

  在1.6萬億日元中,近9000億日元用於支援研發。為了到2050年實現日本國內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力爭掌握脫碳技術。

     

  其中最大的支援是「煉鐵工序的氫利用」,金額達到2564億日元。鋼鐵是日本産品製造的基礎,但由於現有的煉鐵工序使用大量煤炭,在日本國內的製造業中排放量最大。

      

  為了儘早實現用氫代替煤炭的煉鐵方法的實用化,日本政府將支援日本製鐵、JFE鋼鐵和神戶製鋼所的相關措施。

    

  對有助於脫碳的半導體開發,支援總額為750億日元。核心是開發被稱為「光電融合」、把耗電量降至原來100分之1的半導體。日本政府將向NTT、新光電氣工業、鎧俠等企業分配452億日元。

     

  光電融合被認為是支援大量消耗電力的生成式AI普及的重要技術,NTT在世界上引領開發。中國也非常重視這項技術,海外企業也顯示出追趕的姿態。日本政府將利用GX債券進行支援,提高日本未來的競爭力。

     

  對於擴大生産有助於脫碳的産品和引進此類産品,將補貼超過7000億日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純電動汽車等搭載的蓄電池,包括部分原材料在內,補貼額定為3316億日元。

    

  具體來説,將向本田和傑士湯淺的鋰電池投資補貼1587億日元,向豐田等規劃的投資補貼1178億日元。

 


     

  車載電池左右著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力。日本企業過去佔據很高的市佔率,但目前在成本競爭力上領先的中國和南韓企業佔據排行榜前列。

     

資料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實施的2022年主要産品和服務市佔率調查顯示,中國企業掌握車載電池市佔率的6成。日本企業中排在首位的松下控股的份額為8.5%,較2021年的調查下降3.5個百分點。

     

  日本在蓄電池原料和零部件材料方面也高度依賴中國等特定國家,供應鏈存在風險。將在日本國內完善包括蓄電池零部件材料在內的生産基礎,確保穩定供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