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討論在併入鴻海前裁員千人

2016/04/28


      夏普正在討論實施1000人規模的裁員。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在收購夏普時提出了原則上維持日本國內員工雇用的方針。不過,當前業績惡化程度超出預期,夏普認為進一步壓縮固定費用已無法避免。力爭在正式歸入鴻海旗下之前,推進合理化經營,以儘早恢復業績。

 
      夏普2012年因投資液晶業務失敗陷入經營危機,採取了員工自願離職舉措,約有3000人離開公司。2015年因液晶業務低迷等,經營再度陷入困境,又追加裁減了約3200名員工。截至2016年3月底,包括旗下公司在內的夏普的日本國內員工人數是4年前的三分之二,縮減到了近2萬人,即便是夏普總公司也削減了1.5萬人。

      關於具體的裁員人數以及是否採取自願離職方式等詳情,目前正在討論。此前的自願離職是以45歲以上等年齡為徵集條件,但此次也有可能以低迷的業務及工廠為中心進行裁員。光伏電池及蓄電池等業務部門被認為在候選名單中。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直強調,希望以年輕人為中心原則上留用夏普員工。不過,關於2015財年合併營業損益,夏普在去年10月仍預期盈利100億日元,而今年3月底將預期下調到了虧損1700億日元。為了在短期內重振夏普的經營,鴻海似乎也認為儘早實施重組不可避免。

  主力的液晶業務因美國蘋果「iPhone」減産等原因,出現供過於求,持續陷入苦戰。只要行情得不到改善,即使併入鴻海旗下,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改善收益。除了通過裁員等措施壓縮固定費之外,還有可能縮小虧損業務。郭台銘2月暗示,有可能剝離持續虧損的夏普光伏電池業務。

  夏普和鴻海4月2日簽署了內容為鴻海出資3888億日元的收購協議。鴻海已預付1000億日元作為保證金。在以10月5日為繳付期限的出資完成之後,鴻海整體預計掌握夏普具有表決權的股權的66%。

  夏普將通過數次整合來加速成本削減,另一方面,如何挽留想辭職的優秀員工也成為課題。液晶部門的技術人員已開始流向競爭對手,在併入鴻海旗下後能否遏制人才外流仍充滿未知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