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鉅資收購ARM的背後雄心

2016/07/20


       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再次發起重大的挑戰。其宣佈的對英國半導體設計巨頭ARM控股的收購金額按日元計算超過3.3萬億日元。這將創出日本企業併購海外企業的歷史最大規模。而孫正義作出這一鉅額收購的決定僅用了短短2周時間。驅使他做出這一決定的,或許是從20歲起懷揣的一個至今仍未實現的雄心。

       躋身世界IT巨頭行列的「白金入場券」

    軟銀7月18日在倫敦舉行了有關收購ARM的記者會。孫正義社長看上去有些靦腆。那是在被問及「隨著軟銀收購ARM,與(ARM)客戶企業之間是否會發生利益衝突」這一問題時。

就收購ARM舉行記者會的軟銀社長孫正義(18日,倫敦)
  「提姆·庫克、李在鎔、保羅·雅各都是ARM的大客戶。同時也是我的老朋友。與這些人不存在利益衝突」

       孫正義列舉的這些經營者分別執掌著美國蘋果、南韓三星電子、以及美國高通。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IT行業的大人物。對於這些企業來説,ARM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因為ARM在智慧手機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等領域掌握90%以上市佔率。「回顧軟銀的歷史,在核心業務上從未擁有頭號企業」,孫正義在記者會上,難掩對ARM的期待感和興奮感。

       軟銀收購ARM後將採取哪些行動呢?對於世界IT廠商來説,其動向或將成為巨大的關注焦點。隨著此次軟銀收購ARM,對於這些IT廠商,孫正義將從「親密的朋友」,變成「一舉手一投足都必須加以關注的對手」。

       對於軟銀來説,投入3萬億日元以上資金的ARM收購是其歷史最大規模的一筆收購,同時也是一次不容失敗的投資。同時,對於孫正義來説,將躋身於以矽谷企業為代表的世界IT巨頭的行列,而且是為獲得巨大的影響力而奪得的一張「白金入場券」。

       孫正義社長作為創業者的起點廣為人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上學時,曾將自己開發的電子翻譯機賣給夏普。當時正好是20歲。據稱正是以此為資本,他在美國成立了軟體開發公司。

       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寬頻、手機……隨著IT技術的發展,軟銀不斷改變著業務的重心。

       如今,軟銀集團旗下擁有各類企業,但日本軟銀和美國Sprint都是移動運營商。雖説掌握了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卻並未被看做是在IT技術領域不斷引領創新的領導者。

       此外,軟銀之所以能在日本迅速擴大手機業務,是因為最早向日本市場投放了蘋果智慧手機iPhone。如果蘋果沒有創造出iPhone這一超級暢銷商品,或許就沒有如今的軟銀。

       另一方面,曾是此前成功事例之一的美國雅虎的業績持續低迷,缺乏活力。作為出資對象,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國內具有壓倒性存在感,但很難説對世界IT行業具有巨大影響力。

       「投資家」與「創業家」

  這些都是在「投資家孫正義」的成功故事中亮相的企業。或許很難説是「創業家孫正義」的成績。

  可以説創業家的作用是創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商品和業務,並明顯改變社會。孫正義對於「今天的軟銀」和「今天的孫社長」或許並不滿意。只有在使用收購的ARM技術、主導構建新社會之際,孫正義或許才會最終對自己的經營者人生感到心滿意足。

  當然,收購ARM的代價巨大。孫正義相繼拋售阿里巴巴、芬蘭遊戲商Supercell和GungHo線上娛樂等的所持股權,籌集了「以萬億日元計算」的資金。但由於此次收購,財務狀況有可能再次惡化。即使孫正義認為「全世界貨幣寬鬆釋放的資金將繼續保持充裕」,背後卻仍充滿危險。



  此外,最大問題在於如何有效領導變得巨大的軟銀這一點。關於ARM,儘管軟銀表示在業務方面尊重其經營的自主性,但能掌控已擴大至集團整體的戰線的人才或許只有孫正義本人。作為接班人挖過來的尼科什·阿羅拉也已經離開。

  在18日的美國紐約股票市場,Sprint股價出現暴跌。原因是收購ARM招致了投資者的失望感,即擔心「面臨虧損的Sprint的重建或將漸行漸遠」。而在東京股票市場,19日軟銀股價跌幅一度超過10%。

  投資者擔心孫正義社長的決斷是一種常態。但是,孫正義不斷顯示出作為投資家的準確的眼光、及成功收回投資的能力。即便如此,此次收購ARM成敗與否或許也無法輕易做出判斷。

  假設最終通過出售等方式有效收回投資,那也將帶來孫正義和軟銀並未有效領導ARM這家知名IT企業的評價。同時,對於孫正義來説,作為創業家的成功故事將繼續只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武類雅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