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創始人親述Walkman的啟示

2019/07/19


      索尼的便攜音樂播放器「Walkman」自1979年7月1日上市至今已渡過了整整40年。索尼2位創始人的想法得以現實,構建了將音樂帶到戶外的文化。在2000年代以後,美國蘋果的「iPod」和智慧手機「iPhone」崛起。在市場劇變的背景下,已迎來「不惑之年」的Walkman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又將走向何方?

  

    「Walkman改變了人們欣賞音樂的習慣和方式。我們可以感到驕傲」,索尼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夫(1921~1999年)這樣説。

 

 

    在Walkman問世以前,音樂是在家中或汽車裏欣賞的東西。雖然也曾經有年輕人將錄音機挎在肩上出門,但在那個時代向世間詢問Walkman可行性的正是盛田和另一位創始人井深大(1908~1997年)。多年領導Walkman業務的前索尼副社長高篠靜雄回顧稱「(Walkman)是借助井深先生的夢想和盛田先生自上而下的貫徹力而打造出來的産品」。

  

    經常乘飛機出差的井深為了在飛機內欣賞音樂,提出開發能輕鬆攜帶的播放器。盛田也表示支援,設想迅速被推向了商業化。

  

      Walkman這樣問世

   

    「音樂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如果來到戶外,就沒有音樂。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盛田當時將高篠等工程師召集到會議室裏,熱情地發表講演。他決定去掉此前屬於常識的錄音功能,作為僅僅聽音樂的設備來向消費者提供。雖然公司內外出現質疑聲,但高篠表示「盛田像策劃負責人那樣採取行動,發出了重大號令」。

 

      通常的開發週期為1年半左右。但當時距離盛田設定的上市時間已少於半年。當時提出的辦法是以肩挎式錄音機為基礎,在不改變其中結構的情況下,僅將電路改為身歷聲播放器。雖然在量産體制的構建方面費盡週折,但最終還是實現了成功上市。

 


    在東京都內的代代木公園,工作人員一邊聽音樂一邊玩滑板——在經過這一罕見的發佈會之後,Walkman上市。首月的銷量僅為3000台。工程師等全體出動,將産品帶到步行街和國鐵(現JR)山手線上,在當年的8~9月迅速走紅。

    

第一代Walkman的發佈會。宣傳了通過滑板「隨身攜帶音樂」的模式(1979年)

     

    「追求了輕薄短小和易用性」,正如高篠所説的那樣,Walkman在上市後仍持續改進。幾乎每隔2年就修改設計,推出了磁帶盒大小的「WM—20」(1983年)等新産品。累計供貨量1984年達到1000萬台,1989年達到5000萬台。與其他公司的無數類似産品一起,便攜音樂播放器走向全世界。Walkman成為體現索尼DNA的産品。

  

    另外,存儲介質的發展也推動了Walkman的改進。利用盒式磁帶的話,音質和錄音開頭的功能存在極限,但到1980年代,CD問世。索尼1984年推出世界首款便攜CD播放器,隨後稱為「discman」(即CD Walkman)。到1992年又推出MD Walkman。比CD更小,憑藉容易編輯的卓越易用性贏得支援。

 

    但進入2000年代後,趨勢發生改變。奪走索尼在這一領域主角寶座的是蘋果2001年上市的便攜音樂播放器「iPod」。

     

    iPod確立了從網際網路下載音樂的模式。Walkman在上市14年後的1993年累計突破1億台,但iPod在上市後5年半即突破1億台。雖然難以單純比較,但蘋果和iPod的強勁攻勢顯而易見。

  


      40年榮光與挫折

  

    「疏忽了」,高篠如此反思稱。在支援網路方面,實際上索尼起步並不晚。該公司於1999年推出了首款Network Walkman。描繪了與iPod同樣的音樂發佈模式。但「(當時)下載太過耗費時間」(高篠)。由於擔憂違反著作權,失去了此前追求的易用性。

     

索尼創始人的井深大(左)和盛田昭夫(1984年)

  

       即使是iPod,隨著以iPhone為代表的智慧手機的普及,也喪失了以前的強勁勢頭。隨著通信速度的提升,不再通過下載,而是通過智慧手機直接接入網路來播放的「流媒體」逐步普及。「Spotify」等包月制發佈服務成為主流,連存儲介質都不需要的世界已成為現實。

  

      「只要有智慧手機就足夠了」,面對這種風潮,Walkman也在探索新方向。其中之一是追求通過流媒體難以實現的音質。Walkman的最高端機型支援高音質的高解析音質聲源。不含稅售價高達2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在銅材質機殼等細節上精益求精。

  

    繼承Walkman思想的高檔音樂播放器是2018年12月上市的DMP-Z1。不含稅價位9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萬元),屬於臺式機。其通過頭戴式耳機收聽的風格在音樂發燒友間引發了話題。負責設計的松崎惠與透露「(DMP-Z1)採用了和Walkman相同的基板佈局」。另外,具備防水和防塵功能的無線頭戴式耳機「WF-SP900」能在游泳時聽音樂。負責策劃的井上千聖表示「通過技術的積累」克服了水下這一嚴苛條件。

      

借助耳機型播放器在水裏也能聽音樂(索尼的WF-SP900)

     

    松崎和井上都只有20、30歲。雖然不一定了解80年代頂峰期的具體情況,但兩人都表示「對於Walkman存在憧憬」。經歷長達40年的光榮和挫折的歷史,索尼基於Walkman的挑戰仍在持續。

  

    盛田在Walkman上市10週年時在公司內部拍攝的視頻中,針對Walkman評價稱「雖然沒有新技術,但(索尼)證實了如何使技術具體化、通過智慧能形成新産業的可行性」。也就是説,通過用心匯總手頭現有的技術推動了創新。「通過發揮想像,能為社會提供新的便利和喜悅」——這一教導至今仍充滿分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企業報道部 岩戶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