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幸雄談紫光集團半導體記憶體開發

2020/02/25


  中國國有半導體廠商紫光集團已邀請爾必達記憶體(現為Micron Memory Japan)前社長坂本幸雄出任高級副總裁,全面啟動了半導體記憶體開發。不過,也存在消極因素,例如力爭推進DRAM量産的福建省晉華積體電路(簡稱福建晉華、JHICC)由於美國商務部事實上的禁運措施影響,難以採購美國設備。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針對中國的開發動向和紫光集團的戰略採訪了坂本。

    

出任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的坂本

   

  記者:請您談談中國DRAM開發的現狀。

   

  坂本:紫光集團、福建晉華、長鑫存儲技術(CXMT)是主要參與者。不過,美國司法部認為福建晉華違規獲得美國美光科技的企業機密,正在提起訴訟。紫光集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推進開發時將加入法律專家。

   

  前些日子我去中國,有了一個和李克強總理討論的機會。作為中國企業的技術課題,在設計部門和製造部門之間或製造部門內部,技術人員的合作有時並不充分。此外,與(中國崛起的)邏輯半導體相比,記憶體的技術連續性更強,資深技術人員起重要作用。這種技術人員也很缺乏。

   

  記者:紫光集團正在日本招聘技術人員吧。

    

  坂本:自2月起發佈招聘廣告,希望年內招聘50人左右。紫光集團在中國保有約200名左右來自奇夢達公司(Qimonda AG,2009年破産的德國大型DRAM企業)的設計技術人員。之後希望在中國有200名、在日本有100名技術人員。

       

  記者:紫光集團還正在推進NAND型記憶卡的大規模投資。

  

  坂本:NAND由美國西海岸的研發基地負責。而在日本,將以DRAM技術人員為中心進行招聘。

   

  記者:今後有什麼計劃?

   

  坂本:計劃在重慶市建設量産工廠。力爭3年後實現量産。首先瞄準巨大的中國內需。

  


      

  記者:以前參與的安徽省合肥市的DRAM量産計劃遭遇了挫折。

   

  坂本:市長的腐敗問題和DRAM行情的惡化疊加。在地方政府主導下存在極限。紫光集團作為企業具備DRAM和NAND業務,將不斷構築能與世界大型企業競爭的體制。DRAM的技術創新正在放緩,今後成本競爭力將成為商機。

   

  記者:有聲音擔憂技術外流至日本國外。

   

  坂本:對於技術人員來説,幸福是不管賽場在哪,都因産品暢銷而獲得高度評價。作為附帶效果,如果能給(日本的)設備和原材料廠商帶來巨大市場,將為日本做出貢獻。

      

  記者:為了應對像福建晉華那樣無法採購半導體生産設備的風險,是否應推進生産設備的國産化?

   

  坂本:我認為中國的設備國産化需要10年時間。紫光集團計劃清白地運營,我認為沒有無法採購生産設備的風險。

   

 記者觀點:新加入面臨技術壁壘,爭取中國內需是關鍵

    

  在DRAM市場,過去有包括日本廠商在內的眾多企業展開激烈競爭,現在南韓三星電子、南韓SK海力士、美國美光科技這3家形成壟斷。3家企業彼此進行了IP(智慧財産權)的交叉授權,但坂本描繪了(紫光集團)借助推進技術開發而加入競爭的構想。

    

  不過,據稱DRAM的製造需要高度的整合技術,新加入的難度很高。紫光集團將通過集中招聘技術人員加以突破,但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下,業務面臨的壓力加強的可能性難以否定。

   

  出路在於巨大的中國市場。如果以推動半導體國産化的政府方針為東風爭取中國國內需求,自然能掌握一定的全球份額。關於搶先一步推進量産計劃的記憶卡,有觀點認為「中國內需將不斷以國産産品來滿足」。

   

  原爾必達記憶體2012年陷入經營破産,但坂本曾克服與海外企業的資金差距,奪回市佔率。這次能在多大程度上彌補紫光集團在人才方面的差距受到關注。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龍元秀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