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的苦澀選擇

2020/06/10


     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將加強美國市場的開拓。董事長劉德音6月9日表示如果因美國加強制裁而失去面向華為的訂單,將通過增加與美國客戶等的交易來彌補。在中美高科技摩擦問題上面臨著被迫站隊的局面。影響還將波及到一直對中國市場抱有期待的日本等國的供應商。

  

     台積電6月9日在台灣北部的新竹市舉行定期股東大會,董事長劉德音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不打算改變2020財年的設備投資和營收目標。台積電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成,設備投資達到創記錄的150億~160億美元,繼續堅持進行鉅額投資的計劃。其背景是準備通過美國市場來彌補華為需求的缺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6月9日在台灣新竹舉行的股東大會上

 

     台積電為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代工生産相當於産品大腦的半導體。與美國英特爾、南韓三星電子並稱為行業「三強」,但由於中美摩擦而導致逆風越來越強。美國5月宣佈,將禁止向華為提供使用美國生産的製造裝置生産的半導體。華為訂單佔到台積電營收額的15%左右,很可能被迫斷絕與這個第2大客戶的交易。

  

     截止到5月的在手訂單通常可以供貨到9月中旬,但此後進行供貨時就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批准。關於對制裁的應對措施,劉德音反覆表示正在研究法律解釋,但相關人士透露已經停止從華為接受新訂單。

 

     劉德音在記者會上表示已經有客戶要求分配因華為缺席而多出的産能。據台灣一家供應商的負責人介紹,台積電的生産跟不上訂單的增加。據悉,超微(AMD)等美國半導體企業(沒有工廠)紛紛要求台積電增加伺服器等産品的産量。

  

     台積電維持本財年計劃的原因是雖然華為的窟窿很大,但可以通過美國的需求來彌補。

 

     台積電原本是依靠美國市場發展起來的。從客戶在銷售額中所佔的比例來看,美國為60%,中國為20%。但中國的比例在過去5年裏上升了13個百分點。這是從2010年代中期開始增産華為産品的結果。

  

      台積電把對未來起到拉動作用的引擎似乎又放回了美國。起關鍵作用的是在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的新工廠。這是台積電在美國建設的首座大型工廠,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正式量産。美國政府曾要求台積電在美國本土生産戰鬥機等使用的高機密性軍用半導體。劉德音表示還將生産商用産品,也瞄準了普通企業客戶開拓需求。

  

       劉德音還表示供應商也會一起去美國發展。對於設備大型企業東京電子、供應晶圓的信越化學工業等多家日本企業來説,台積電是最重要的客戶,也會迫使日本企業作出應對。

 

      但是,劉德音也指出在美國生産成本高,目前正與美國政府等協商補助金,收益化的前景並不十分明朗。台積電1987年成立時,選擇了在台灣專門從事代工的新商業模式,這是因為可以低價聘用很多有能力的技術人員。如果轉戰美國導致收益性下降,通過鉅額投資在技術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取勝模式有可能會發生動搖。

  

      劉德音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不僅是台積電,全世界的企業都會處於兩個大國之間的夾板之中左右為難。半導體行業同時抓住中美兩國需求的路線將更加艱難,在不明朗的形勢下面臨著被迫作出決斷的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新竹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