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考驗各國IT競爭力
2020/06/16
圍繞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採用最新數位技術和數據的趨勢在全球範圍擴大。透過先進事例,首先採取行動的速度(speed)、政府和民間合作(share)、所用手段與資訊的隨機應變的替代(substitute)這「3個S」的重要性浮出水面。在應對危機時,各國政府的IT競爭力受到考驗,在此背景下,日本的行動明顯遲緩。
對智慧手機説話,人工智慧(AI)可通過語音和呼吸聲分析肺部的狀況。「能以超過8成的準確度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這是歐洲專家集團VoiceMed開發的簡易診斷技術。醫療體系一度崩潰的義大利5月開始正式引進。
契機是3月下旬義大利政府支援的商業創意競賽。義大利的疫情在歐洲最為嚴重,檢測體制跟不上傳染速度,由於這一教訓而決定採用上述技術。義大利呼籲民眾運用該技術,加快掌握感染情況和擴充醫療。
![]() |
通過IT技術追蹤接觸史的防疫對策在全球擴大(照片為新加坡) |
與病毒的戰鬥是與時間賽跑。美國人口調查局自4月下旬起,每週以100萬家庭為對象展開網路調查,詢問就業、教育和食品情況。
2020年是每10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普查年份,但人口調查局已無法等待。該局為探索「幾乎實時的數據」,啟動了特例措施。在貧困階層援助措施等方面也將加以利用。
借助民間的智慧和技術、與行政服務形成互補的趨勢也日趨活躍。
谷歌提供協助
在4月感染者激增的美國,由於很多人申請失業保險,奧克拉荷馬州的負責窗口陷入崩潰,不過到5月中旬為止,累計完成了700億日元以上的發放手續。窗口認為「靠自己力量做不到」而早早向外求助,這一做法起到效果。
提供協助的是美國谷歌。自4月中旬起,奧克拉荷馬州呼叫中心業務引入了該公司的AI,由AI處理申請數據,1周的處理量達到6萬件,是之前的30倍。負責官員戴維·奧斯特羅(音譯)表示,「通常需要2年的作業在幾天內就完成了」。
奧地利在歐洲最早放寬外出限制,這裡的秘訣也是官民合作。
「感染者人數有可能達到2萬8500人,是官方統計的4倍」,4月,奧地利政府承認自身的統計存在極限,委託民營企業計算潛在感染人數。應用了用於輿論調查的數據技術。
奧地利儘早啟動邊境封鎖和限制室內集會的措施,其背景也是這種數據運用。負責調查的克里斯多福·霍芬格(音譯)強調稱,「政府和民間的數據合作將成為應對危機的生命線」。
在世界範圍內,對第2波疫情的擔憂也在加強。對手是未知的病毒。必須要有不受現有思維束縛的各種數據和技術的不斷摸索。
![]() |
4月下旬,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和市政府從污水處理廠檢出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發現了感染擴大和生活污水存在關係。據悉在感染者增加的地區,下水中的病毒在約1周前開始增加。
索邦大學教授Vincent Marechal指出,「如果考慮到無症狀感染者較多的情況,(檢測污水)在今後的感染對策中將成為有效的手段」。荷蘭和巴西也同樣成功檢出病毒遺傳物質,在世界各地,關於使用排水數據的警告系統的討論擴大。
日本僅排在第23位
與各國的舉措相比,日本行動遲緩。接觸確認APP的開發遲緩,補助金的網路申請方面故障頻發。日本在政府主導下開發行政系統的閉門主義根深蒂固,經濟産業省的高官感嘆稱,「使用哪些數據和技術有效?能提出創意的人才很少」。
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統計顯示,2019年日本的數位競爭力排在第23位,在納入對象的63個國家和地區之中處於中游。很多觀點指出「産官學的數據資産和人才過於分散」(三菱綜合研究所的酒井博司),在亞洲,日本落後於南韓、台灣和中國大陸。即使是運用IT的新冠對策,陷於被動的現實也日趨明顯。
環顧世界,尋求將新冠疫情變為良機的趨勢也很明顯。美國在總額2萬億美元的緊急經濟對策中,拿出約3千億美元用於構建政府內的遠端辦公環境和遠端診療等。而日本連政府和自治體的系統整合都比較麻煩。在新冠疫情後,日本IT競爭力有可能與世界進一步拉開差距。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八十島綾平,綱嶋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