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中美摩擦中仍利潤創新高
2020/07/17
大型半導體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簡稱台積電、TSMC)7月16日發佈的2020年4~6月財報顯示,凈利潤創出歷史新高。面向高性能智慧手機等的業務實現增長。此外,還上調了全年營業收入預期,定為同比增長20%。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下,台積電仍顯示出強勁勢頭,但與大陸手機廠商的關係依然存在風險。
![]() |
台積電認為其他客戶能抵消與華為半導體交易的減少(圖由台積電提供) |
台積電4~6月的凈利潤達到1208億新台幣,同比增長81%。儘管存在新冠疫情擴大和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問題,但用於5G手機和伺服器等的尖端半導體的出貨仍增加。
美國5月宣佈加強對華為的制裁也構成東風。華為的尖端半導體生産很多依賴台積電,但9月中旬以後交易將被禁止。據稱華為在制裁實施之前增加了庫存,似乎推動了台積電的出貨激增。
瀰漫著樂觀情緒
台積電給出了強勢的業績預期。針對2020財年(截至2020年12月)營收增速預期,考慮到疫情影響,4月曾一度下調為「增長15~18%」,此次又提高至增長20%。
![]() |
在7月16日的電話記者會上,該公司董事長劉德音針對上調預期的理由表示,對於(主要客戶)華為,9月15日以後將無法供應半導體,但來自其他客戶的訂單正在增加。
圍繞對華為的供應,最近突然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是並非尖端産品的普通半導體,9月中旬以後或許仍可供應。不過,台積電高管在1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在美國制裁的定義並不明確的情況下無法出貨。
對台積電來説,華為被認為佔到營業收入整體的約15%,是僅次於蘋果的大客戶。如果美國的制裁按原計劃實行,台積電將失去來自華為的營業收入。按單純計算,相當於全年近6000億日元。但是,半導體行業內的一致看法是「營業收入不會下降。將被充分抵消」。
台灣經濟研究院負責半導體行業分析的劉佩真指出,蘋果和美國超微半導體(AMD)等需要高性能半導體的大客戶很多,即使停止供應華為,業績也基本不受影響。
在台積電感到樂觀的背後存在一種自信,那就是認為5G智慧手機使用的最尖端半導體只有自己能生産。從左右半導體性能的電路線寬來看,台積電已實用化的産品中,最先進的是7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米)産品。7奈米産品佔到營業收入整體的36%。
目前,5奈米産品的量産也已啟動,預定用於新款iPhone。同行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處於14奈米的階段,台積電明顯領先。
![]() |
與台積電的交易較多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巨頭荷蘭ASML於7月15日發佈4~6月財報,凈利潤達到58%,實現大幅增長。未交貨訂單額也超過100億歐元,周邊瀰漫樂觀情緒。
大陸企業存在不滿
台積電今後的風險因素來自大陸。台積電遵從美國的制裁強化,選擇了9月中旬以後停止與華為交易。引發中國大陸的不滿。
放眼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在全年約13億部的出貨量中,中國大陸企業佔到3~4成。大陸方面今後有可能利用這種巨大的存在感。大陸手機廠商可能與政府保持共同步調,把發給台積電的訂單轉移至其他企業,或加速自主開發,加強「去台積電化」。
在半導體生産方面,台積電的技術實力突出,因此大陸難以迅速採取上述行動。不過,很多觀點指出,將大陸手機廠商變為敵人可能成為台積電的中期風險。
截至目前,與風險相比,投資者似乎更看重當前的強勁勢頭。最近2周台積電的股價上漲約16%,持續刷新高值,總市值最近達到約3400億美元。在美國市場也躋身前10,總市值壓倒同行業巨頭英偉達和英特爾(總市值均徘徊在2500億美元左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