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投資達12萬億日元

2021/09/02


      全球正在不斷新建半導體工廠。預計英特爾、台積電(TSMC)等10家主要半導體廠商的2021年度設備投資額將比上一年度增加3成,達到12萬億日元。除了供不應求外,來自政府的公共資金的支援也推高了投資規模。為了自主確保作為經濟戰略基礎、重要性提升的半導體,各國和地區的支援政策也日趨過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了擁有自主工廠的10家主要半導體廠商的設備投資計劃。英特爾、台積電和南韓三星電子這3大廠商分別計劃展開2~3萬億日元規模的投資。佔前10家廠商投資額的7成。3大廠商製造的尖端半導體的電路微細程度可以達到頭髮絲的約數萬分之一。超微細加工需要每台超過100億日元的設備,拉高了投資規模。

  

      大型投資集中在美國。英特爾將在美國投入約2.2萬億日元,建設新工廠,還表明要投入約3850億日元實施工廠擴建計劃。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CEO帕特·季辛吉(Pat Gelsinger)表示,在2021年底前「將發佈接下來在歐洲和美國的新擴建時間表」。

  

      台積電提出了2021年投入3萬億日元,在2023年之前共計投資11萬億日元的計劃。除了向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投入1.3萬億日元之外,還將在台灣建設生産尖端半導體的新工廠。掌管經營的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各國政府在積極吸引工廠,都希望推進在當地的生産。

      

英特爾的製造基地(英特爾提供)

   

      據半導體的業界團體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統計,世界整體的投資額2021年有望連續2年創出歷史新高。2020年僅比上年增長9%,而2021年一下子猛增31%。

  

      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半導體工廠的開工建設件數來看,僅得到確認的項目,2021~2022年就達到29件。在日本,鎧俠控股(Kioxia Holdings)與美國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在三重縣建設新廠房,還在擴建岩手縣的工廠。

   


      對各廠商的投資形成助推的是政府的財政措施。涉足代工的美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新加坡獲得該國政府的支援,將建設新工廠。而在美國,6月參議院表決通過了決定向半導體産業總計提供520億美元補貼的法案。歐洲、南韓和日本也新提出了振興半導體的政策。

        

      雖然投資規模大的項目集中在美國、台灣和南韓,但從項目數來看,中國大陸為8件,與台灣同為最多。中國大陸2015年提出了7成半導體實現自給自足的計劃,一直增加補貼和稅收優惠。

  

      據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統計,預計全球半導體産能的中國份額到2030年將增至19%,提高至目前的近2倍。

    

      對於設備投資龐大的半導體産業,公共資金的有無明顯影響競爭力。工廠建設和運營成本在中美之間被認為存在近3成的差距,此前通過業界團體等,為了確保在平等地位下競爭而實施了牽制。但是,以半導體的供不應求為導火線,轉為了各國和地區政府的支援競賽。

      

英特爾的半導體晶片(資料)

   

      半導體産品目前仍供不應求,交貨期相繼被延長。據運營採購系統的美國LevaData統計,1~3月為12周的邏輯半導體的交貨期到7月延長至22周,而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從19周延長至38周,增至近2倍。

  

      産能的提高將有助於填補供需缺口,但到實際啟動生産需要1~2年的時間。觀察需求發現,由於重覆下單,實際需求難以判斷,還有可能出現宅家特需的反向影響。半導體行業過去不斷上演積極投資和行情惡化的交替。此次的投資熱潮也存在轉變為産能過剩的風險。

  

      統計的概要:

      對象為英特爾、台積電、三星、UMC(聯華電子)、格羅方德、美光科技、SK海力士、英飛淩科技、意法半導體、鎧俠、西部數據。鎧俠和西部數據為共同投資,因此按1家計算。未公佈計劃投資額的廠商按公告和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調查等推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