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年底的煩惱:零件不足,生産跟不上

2021/12/10


       10月初,在為美國蘋果組裝産品的中國工廠,可以看到的是與往年截然不同的景象。為了生産配合年底需求旺季而上市的最新款智慧手機「iPhone」,在24小時無休的情況下投入運轉是以往的慣例,但今年給了工人們休假。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相關人士得知,由於零部件的供應制約和中國的電力短缺,iPhone等産品的組裝10多年裏首次停産了數天時間。

    

      即使是每年大量生産2億部以上iPhone、具備世界最頂尖採購能力的蘋果,今年仍在供應鏈的混亂面前遇到困難。9月上市的「iPhone13」系列的截至2021年底的産量預計僅為8300萬~8500萬部。這被認為將無法達到一開始蘋果因看好歐美封城解除後的經濟復甦,及搶攻華為旗艦手機市佔率,而設定的9500萬部這一積極的目標。但12月後,蘋果仍進一步希望供貨商能繼續補回之前因為缺料産生的缺口,希望再追回幾百萬台手機訂單,來應對節慶時節銷售。針對生産狀況,蘋果沒有給予置評。

  

   

      這對消費者的影響也在日趨擴大。查閱蘋果的官網後可以發現,全世界消費者即使現在訂購平板電腦「iPad」的新機型,錯過聖誕時期的可能性也很高。在包括亞洲,美洲及歐洲在內的很多國家,iPad新機型下單後的發貨時間已從1月中旬推遲到下旬。另一方面,iPhone系列的「13 Pro」和「13 Pro Max」在數周前發貨需要最多5周時間。最近縮短至1~2周。

 

      拆解由2000多種零部件構成的iPhone最高端機型「13 Pro Max」進行分析後,可以明顯的看到蘋果面臨的苦惱。成為供應制約的並非運算和控制裝置等高價零部件。反而是不太受關注的低價格的周邊零部件的採購成為令蘋果頭痛的問題。

 

構成「iPhone 13 Pro Max」的2000多種零部件的一部分因供應制約而難以採購

  

      越南的長達數個月的封城對攝像頭模組的生産造成影響。另外,新冠疫情導致的馬來西亞的混亂也擠壓了很多電子零部件等的生産。東南亞在半導體製造的最終工序中發揮核心作用。一家供貨商的高管透露「即使99%零部件齊備,只要有缺少一種,就無法組裝」。

 

      受供應制約影響,蘋果7~9月喪失了60億美元的銷售機會。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預測稱,10~12月影響將進一步擴大。到定在2022年1月底的財報發佈時,實際情況有望浮出水面。

 


      蘋果的供貨商也受到了財務方面的打擊。承擔iPhone組裝的台灣和碩聯合科技的7~9月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6成。該公司CEO廖賜政表示,越南和馬來西亞之前幾個月的疫情,讓整個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巨大。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富士康科技集團)針對明年的前景警告稱存在不確定性。理由是全球半導體短缺等仍在持續。

 

      受半導體短缺影響,對生産設備的投資加速,半導體行業的國際團體SEMI(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的投資額將達到比上年增長34%的953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2022年預計達到1000億美元。美國英特爾、台積電(TSMC)和南韓三星電子正積極增強設備。但是,啟動量産最快也要等到2023年。在這種情況下,在一部分消費者電子産品市場,由於疫情大流行時需求激增的反作用影響,出現了減速的跡象。

 

      據相關人士透露,蘋果似乎已告知供貨商,著眼於今年11、12月、2022年1月重新提高過去數個月裏下滑的生産。蘋果一直遊説供貨商稱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因為之前缺料,導致部分拉貨延遲,但相關人士表示「如果好幾個月都達不到供貨目標,未達目標部分的需求是會恢復、還是就這樣消失?我們也説不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鄭婷方,黎子荷 台北,並木亮 東京

 

      閱讀日本經濟新聞的相關英文報道請點擊以下連結: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The-Big-Story/Apple-s-nightmare-before-Christmas-Supply-chain-crisis-delays-gift-deliveries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