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銷售不振讓電子零部件跌價

2021/12/14


  電子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交易價格以半導體記憶體為中心出現下跌。2021年10~12月,來自手機的需求增長乏力,手機廠商的採購踩下煞車。在全球市場存在感突出的中國手機的銷售不振。半導體供應鏈也持續混亂,個人電腦和遊戲機等的生産也受到影響。

  

  「面向中國手機已開始調整生産。記憶體庫存每天都在增加」,一家半導體商社的記憶體採購負責人如此表示。在往年,10~12月是秋季上市的新款手機的銷售影響半導體行情。但在2021年,市場並未出現此前預計的活力。

    

  樂觀的採購事與願違

    

  美國調查公司IDC的統計顯示,2021年7~9月全球手機出貨量為3.312億部,同比減少6.7%。歐洲和亞太等幾乎全部地區的出貨量都在減少。

   

   

  其中,半導體採購正在減少的是中國。IDC的數據顯示,從中國手機企業來看,小米、OPPO、vivo這3家合計佔全球份額的逾3成,超過南韓三星電子和美國蘋果的份額。

   

  中國企業自2020年秋季起,展開樂觀的採購。原因是隨著美國加強對華為的制裁,其他中國廠商開始爭奪華為的份額。

   

  中國廠商推出中低價位5G手機等,以低價格為武器,提出了樂觀的生産計劃。不過市場上也存在擔憂的聲音,有半導體商社表示,「訂這麼多貨,手機真賣得出去嗎?」

     

  2021年,以東南亞為中心封城趨勢擴大。自2021年夏季前後起,中國手機的需求開始籠罩陰影。日本TDK的專務執行董事山西哲司在7月的財報説明會上表示,「中國手機産量低於當初預期」。

      


          

  即使發佈新産品,消費者的更新換代需求也欠缺強勁勢頭。有半導體商社表示,從記憶體等零部件來看,「自7~9月起,去庫存趨勢全面擴大」。

   

  由於手機需求增長乏力等,預計記憶體價格呈現聯袂下跌走勢。

   

    

  從作為電腦固態硬碟(SSD)價格指標的TLC(三電平單元)的256GB産品來看,2021年10~12月的大單優惠價為每個約37.5美元。比7~9月下降約5%,時隔1年轉為下跌。固態硬碟搭載多個的NAND型記憶卡的降價也推動了固態硬碟價格下跌。

       

  用於臨時存儲數據的DRAM記憶體的價格連續4個月下跌。從成為指標的8GB DDR4産品來看,11月大單優惠價比上月下跌3%,跌至每個3.2美元左右。一家半導體商社透露,「(在其他半導體短缺的情況下)只有記憶體的庫存很多」。

   

  在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11月30日發佈的半導體市場預測中, 和6月相比下調了2022年的記憶體市場規模預期。

     

  半導體短缺還導致手機生産停滯

    

  供應鏈混亂也對手機生産投下陰影。瑞穗證券10月針對蘋果iPhone13,把2021年內的生産計劃預期從8900萬部下調至8700萬部。

     

  瑞穗證券的中根康夫指出,「iPhone的銷售好於預期,但攝像頭模組的零部件等採購困難」。被稱為半導體「後製程」的組裝工廠等重要基地集中於東南亞。當地因封城而無法順利生産,結果手機廠商的零部件採購發生混亂。

       


       

  生産停滯不僅限於手機。美國半導體企業美光科技表示,由於部分客戶(個人電腦廠商)缺乏記憶體以外的其他半導體,已調整了記憶體等的採購。

    

  實際上,個人電腦出貨的減速跡象正在加強。IDC的統計顯示,2021年7~9月的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快報值)同比增長4%,增速相比4~6月(增長13%)放緩。除了零部件短缺之外,來自居家辦公的需求暫停的跡象也在産生影響。

       

    

  個人電腦液晶面板價格也轉為下降。從用於筆記型電腦的11月大單優惠價格來看,成為指標的15.6英吋(解析度HD)螢幕為每張約42美元。比上月下跌約1美元。從10月開始,液晶面板價格約2年來首次轉為下跌。

    

  半導體短缺的影響預計在10~12月仍將持續。經銷美國半導體的日本半導體商社的高管感嘆稱,「此前交貨期為3周,但最近1年維持延長至20周的狀態。用戶的心情也接近於半放棄」。

   

  年底迎來家電銷售旺季,家電量販店等正進入年底商戰。但部分商品在櫃檯缺貨,長期持續的半導體短缺正在産生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本桃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