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半導體代工被台積電越甩越遠
2022/07/11
南韓三星電子正在為半導體代工業務的停滯焦躁不安。雖然經營一把手宣佈「要奪取世界第一」已經過去3年時間,但三星卻眼看著處於一枝獨秀狀態的台積電(TSMC)的背影漸行漸遠。三星在尖端産品的量産上受挫,6月堅決地實行了罕見的高管更換。如果在半導體代工領域位居第2位的三星繼續原地踏步,那麼在尖端半導體供應方面,全世界對台積電的依賴將會進一步加深。
三星6月30日宣佈,已開始量産最先進的電路線寬為3奈米的半導體。台積電預定2022年內開始量産3奈米半導體,乍看上去,三星似乎在最尖端産品的競爭上領先一步。
![]() |
三星搶在台積電前面宣佈量産最先進的3奈米半導體(華城工廠) |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客戶究竟是誰?」三星發佈這一消息後,作為南韓證券街的首爾市汝矣島出現了這樣的疑問。在半導體行業,客戶名稱與電路線寬一樣,也是證明企業技術實力的重要指標。尤其是第一個交貨對象,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儘管如此,三星並未在發佈的消息中公開客戶企業的名稱。僅介紹説:「首先將被高性能電腦採用」。3奈米線寬半導體的生産地也並非引進最新設備的平澤工廠,而是負責開發製造技術的華城工廠,這一點也引發了「可能是極小規模量産」的猜測。
按照供應商等的説法,三星首先將向中國大陸的加密資産(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提供運算處理半導體。虛擬貨幣的價格目前正在大幅下跌,礦企未來能否成為穩定客戶還是未知數。
![]() |
三星的代工業務自2021年初起就被指出萎靡不振。2020年下半年開始量産的5奈米産品的良品率上不去,無法向最大客戶美國高通穩定供應智慧手機用半導體。高通最終於2021年秋季增加了台積電的代工量,使得三星丟失訂單。
另一方面,幾乎同一時期開始量産5奈米産品的台積電則一手包攬了美國蘋果的CPU(中央處理器)。iPhone是銷量最大的單一機型,其CPU的生産需要具備可在短時間內使供應量步入正軌的量産設備和製造技術。目前,除了台積電之外,其他企業的應對難度極大。
由於在5奈米産品上拉開差距,台積電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據台灣的調查公司集邦諮詢(TrendForce)介紹,2022年1~3月台積電的代工份額佔53.6%,比第2名三星高出16.3%。與三星領導人李在鎔副會長提出「要實現世界第一」的3年前相比,目前雙方的差距擴大了8個百分點。
專業做代工的台積電的優勢是可以集中投資尖端技術。預計2022年的設備投資最高同比增長46%,達到440億美元,其中7~8成將用於尖端産品。在3奈米産品方面,台積電為了2022年內量産,正在台灣北部的新竹市和南部的台南市同時推進建立2個生産基地。
在蘋果等客戶看來,選擇台積電的好處也很大。專業做代工的台積電跟三星不同,不在智慧手機等最終産品上直接與客戶競爭。因此,客戶容易把堪稱技術結晶的半導體設計資訊託付給台積電。在支援客戶進行半導體設計的通用設計資訊産品陣容上,台積電也更勝一籌。
![]() |
三星領導人李在鎔(從左邊數第4人)訪問了荷蘭的半導體裝置廠商ASML(6月14日) |
急於挽回局面的三星著手調整半導體部門的人事。2021年12月把三星電機的社長慶桂顯調回擔任半導體部門負責人。2022年6月,更換了代工製造技術中心負責人等十幾名高管。
三星的高管人事調整往年是在12月進行。此次破例進行人事調整不僅説明調整生産技術是當務之急,還有意調整原本全由通用半導體記憶體出身人員構成的高管結構。為了細緻週到地應對客戶,三星還積極利用外部人才,例如引入來自高通的人員進行設計支援等。
一度在尖端産品競爭中落後的美國英特爾也加快反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CEO)帕特·季辛吉表示,「尖端代工集中在亞洲,需要地理上保持平衡的製造能力」,宣佈在歐美進行鉅額投資。目前仍是臺韓美「半導體三巨頭」鼎立的格局。
![]() |
從三星目前的業績來看,由於半導體記憶體的收益,繼續增收增益。7月7日公佈的2022年4~6月的銷售額為同比增長21%,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1%。
即便如此,三星的前景依然不明朗。由於全球經濟惡化,智慧手機和螢幕行情低迷,居家消費觸頂回落,包括電視機在內的家電也出現銷售下滑。這種情況還波及記憶體市場,三星4個主要部門的業績全面衰退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要想實現穩定增長,需要在市場持續擴大的半導體代工領域確保收益。
在半導體不足長期化的背景下,代工向台積電一極集中對廣泛産業而言也是一大風險。三星作為台積電的替代角色,能否穩定量産尖端半導體?從經濟安保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龍元秀明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