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調查:半導體供應過剩2023年秋季後化解
2023/01/04
半導體的供應過剩正在長期持續。除了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等面向消費者的電子産品之外,IT巨頭的數據中心投資也在減速。以尖端半導體為中心,需求正在下滑。預計實現供需平衡要等到2023年秋季以後。不過,面向需求增長的純電動汽車(EV)等領域的半導體仍維持供不應求,供應制約仍在持續。
「正在經歷過去13年裏最為嚴重的供需失衡」,美國美光科技的首席執行官(CEO)桑喬伊·莫羅特亞在2022年12月21日的財報發佈會上如此表示。供應過剩還導致銷售價格下滑,2022年9~11月美光科技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47%。
![]() |
以尖端半導體為中心,需求正在下滑 |
由於智慧手機需求銳減等影響,用於數據存儲等的記憶體自2022年下半年起迅速轉為供應過剩。針對恢復供需平衡需要多長時間,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諮詢了專業商社、調查公司和分析師等專家。以從供應過剩到供應短缺的5個等級委託受訪者作出評價,根據總計10個回答繪製了熱力圖。
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用半導體截至2022年7~9月轉為供過於求。儘管半導體供應量的抑制和庫存消化逐步取得進展,但智慧手機用半導體恢復供需平衡預計要等到2023年10~12月,個人電腦用半導體也要等到2023年7~9月。中美IT巨頭受到廣告收入放緩等影響,正在減少投資,面向數據中心的半導體需求正在放緩。預計在2023年1~3月之前傾向於供應過剩。
半導體的製造需要數個月時間,影響現在供應量的是2022年中期的産量。美光科技和鎧俠(KIOXIA Corporation)等除了通過增加自身庫存來調整供應量之外,10月以後啟動大型減産,但供應的減少並未跟上需求的下滑。
![]() |
不僅是記憶體,供應鏈擁有的半導體庫存正在膨脹。日本半導體商社協會(位於東京澀谷區)12月對會員企業實施的調查顯示,庫存「過剩」減掉「不足」的景氣判斷指數(DI)為+64,相比9月調查向過剩偏向了38個百分點。用半導體生産最終産品的企業的庫存水準也很高。台積電(TSMC)CEO魏哲家10月底表示,客戶的去庫存或將持續至2023年上半年。
形成對照的是,面向汽車和工業的半導體仍然供不應求。雖然以較短交貨期獲得的零部件增加,但半導體商社CoreStaff表示,「半導體和電子零部件只要有1種採購不到,就無法生産,其他零部件只能變為庫存」。以採用老舊生産技術的半導體零部件為中心,仍處於難以採購到足夠數量的狀況。
尤其是汽車用半導體,預計2023年內維持供應短缺。除了汽車廠商挽回生産之外,每輛車的半導體使用量增加也在推高需求。汽油車的半導體使用金額為每輛平均500美元左右,而純電動汽車(EV)達到1600美元左右。
在汽車半導體需求呈現增加態勢的背景下,用於電流控制的功率半導體、用於電源管理等的模擬半導體的「設備投資也較少,供應或難以迅速增加」(大型商社Macnica Holdings)。兩者均將在2023年內維持供應短缺。美國半導體貿易商Source Engine匯總的數據顯示,功率半導體的交貨期從5月底的31~51周延長至11月的39~64周。
豐田和本田受到半導體短缺影響,12月的産量比此前計劃下降,同時2023年1月將在日本國內工廠等一部分工廠調整開工率。有限的半導體産品成為瓶頸,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小柴優一表示,「汽車生産的下行壓力將持續」。汽車巨頭中有聲音表示,「零部件供應恢復正常要等到2024年」。
如果世界經濟的減速跡象加強,消化庫存所需的時間也將延長,半導體行情面臨的逆風進一步加強的風險正在出現。世界半導體廠商正在相繼擴大産能,恢復供需平衡的時間有可能推遲。
由於各國和地區政府的支援,2024年在美國,英特爾和台積電的新工廠將投入運作。美光科技等也宣佈了大規模投資計劃。雖然押注長期需求增長的投資不可或缺,但産能將迅速增加。如果産能的增加速度超過需求復甦速度,有可能以尖端産品為中心,進一步出現供過於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江口良輔、松浦奈美、福島悠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