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煩惱(下)獨創主義有利有弊
2023/02/01
「沒想到我們店門口排起了那麼長的隊伍」,2022年11月18日,日本Joshin岸和田店(位於大阪府岸和田市)的負責人對店內的情景感到吃驚。郊外的家電量販店排起長隊本身就很罕見,這次是從上午10點開店起一直在排隊。「快到下午8點閉店時仍有20~30人排隊」。
![]() |
《精靈寶可夢 猩紅與紫羅蘭》的遊戲畫面 ©Pokémon/Nintendo/CR/GF |
那是Nintendo Switch遊戲軟體《精靈寶可夢 猩紅與紫羅蘭(Scarlet & Violet》上市的日子。這是一款捕捉和飼養小精靈的RPG遊戲,由任天堂旗下的pokemon公司開發。上市3天的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套,作為任天堂的遊戲機軟體創出歷史新高。
優勢是吸引輕度玩家
任天堂的遊戲軟體正在席捲日本國內市場。遊戲資訊雜誌《電玩通》(Famitsu)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日本國內銷售的套裝軟體第1位是《精靈寶可夢 猩紅與紫羅蘭》的434萬套,第2位是任天堂的射擊遊戲《噴射戰士3》的369萬套。如果包括下載銷量,兩者均在2023年有望成為全球累計銷量接近2000萬套的熱門作品。
![]() |
任天堂軟體的共同點是新手也容易操作和「遠離殺伐的世界觀」。《噴射戰士3》是4對4的連線對戰型射擊遊戲,但與約1億用戶的「過億遊戲」《堡壘之夜(Fortnite)》等有所不同,《噴射戰士》無需瞄準移動敵人的高難度操作。只要相互朝對方噴射墨水,按噴塗的面積決出勝負。雖然遊戲用語中將打敗對手稱之為「kill(殺死)」,但在《噴射戰士3》裏被打敗的人物角色只是回到開始的地點。
在《精靈寶可夢 猩紅與紫羅蘭》裏,即使被攻擊、受損,只要去救護設施即可恢復。《電玩通》集團的代表林克彥表示,「除了傳統的世界觀之外,在廣闊的遊戲空間裏自由活動等設定,讓用戶産生探索的興奮感成為遊戲的優勢」。
打造這種「任天堂特色」的是作為「瑪利歐」創始人而廣為人知的代表董事兼總監宮本茂。已到70歲的他如今仍在領導遊戲製作,通過公司內部研討會參與後輩的培養。《噴射戰士3》和《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製作者也一直受到熏陶。
與此同時,任天堂還將推進對人才培養的投資。在到2026財年(截至2027年3月)的5年內,計劃向強化人才招聘和增強開發設備投資最多1000億日元,到2027年12月在京都市的總部旁邊建成12層的遊戲開發大樓。任天堂並未披露員工增加人數,有分析認為將以數百人規模招聘開發人員。員工的平均年薪在2021財年達到98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2萬元),高於日本國內遊戲軟體企業的約700萬日元。
任天堂自主培養開發人員,逐步構建量産熱門作品的軟體開發體制,但僅憑這些措施,有可能無法應對環境的變化。
![]() |
從2021財年Switch軟體的銷售額來看,任天堂及旗下企業製作的軟體比率達到79%。而從索尼集團的「PlayStation」來看,自主軟體比率僅為逾1成。一家遊戲軟體企業的開發者指出,「無論好與壞,任天堂都重視自主作品。雖然這樣可以拓展輕度玩家,但作為用戶過億的遊戲,不擅長吸引願意為道具付費的重度玩家」。
1980~1990年代,ENIX(現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勇者鬥惡龍》系列作為面向「紅白機(Family Compter)」和「超級任天堂(Super Famicom)」的軟體而開發,曾對任天堂硬體銷售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現在製作費超過100億日元的被稱為「AAA」的大製作遊戲基本不面向Switch發行。
與外部合作成為關鍵
打開局面的啟示是卡普空(Capcom)2021年面向Switch推出的《怪物獵人:崛起(Monster Hunter Rise)》。2022年推出了電腦版,但僅Switch版被認為就銷售了近1000萬套。2022年6月發行的收費追加內容也受到歡迎。
卡普空和任天堂沒有資本合作關係。一般來説,在僅向特定硬體提供重要遊戲軟體的時候,硬體企業向軟體公司提供部分開發資金的情況很多。尤其是在新硬體的投入時期,這種對軟體企業的支援成為重要戰略。
任天堂是財務狀況穩健的「cash rich(現金充裕)」企業,但遊戲機競爭對手的資金更為充裕。任天堂2021財年的手頭現金為1.2萬億日元,但索尼集團超過2萬億日元,至於美國微軟則超過10萬億日元。按遊戲業務的銷售額規模來看,任天堂的規模為索尼集團的6成,但與遊戲專業廠商的任天堂相比,索尼集團的遊戲業務比率為28%,微軟僅為8%。
美國谷歌2019年推出的雲遊戲發行服務「Stadia」將於1月關閉。賣點是沒有專用遊戲機也能通過智慧手機等玩遊戲,曾作為網際網路巨頭涉足遊戲而受到關注,但未能吸引到重要遊戲和用戶,並未在日本推出服務。
在遊戲行業,無法僅憑資金實力決勝負。在Switch新一代機型的性能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任天堂以古川俊太郎社長提出的「獨創精神」為基礎,正在迎來需要與外部企業合作的新舞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平嶋健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