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us挑戰僅靠半數技術員量産2奈米半導體

2023/05/18


  力爭在日本國內生産新一代半導體的Rapidus的社長小池淳義5月16日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表示「將引進人工智慧(AI)和自動化技術,以約500名技術人員確立量産工序」。一般來説,量産最尖端半導體被認為需要大約1000名技術人員。小池表示,「已有人才、設備、技術齊備的頭緒」,預計2027年啟動量産,到2030年代銷售額將達到1萬億日元規模。

  在安特衛普舉辦的imec國際活動上接受採訪的Rapidus社長小池
  

  Rapidus力爭量産的是電路線寬為2奈米的邏輯(運算用)半導體。除了利用美國IBM的基礎技術之外,還與比利時的半導體研究開發機構imec展開合作。計劃在2奈米半導體製造所必需的極紫外(EUV)光刻技術方面獲得支援。

    

  關於imec與荷蘭阿斯麥(ASML)聯合開發的極紫外光刻設備,小池表示,「已採購1台,能在2025年開始試産之前引進」。此外還考慮再採購1台,其表示預計「最終將擁有多臺」。

      

  截至目前Rapidus已招聘了約100名參與量産工序的技術人員。2奈米半導體分為1000~2000個工序,被認為需要包括設備操作員在內的約1000名技術人員。但小池強調稱,通過自動化等只需一半人員即可應對。考慮到imec對培養技術人員的支援,他自信地表示,「到2027年可招聘足夠的技術人員」。

 下一代2奈米半導體的晶圓(圖片由IBM提供)
       

  在計劃在北海道千歲市建設的工廠用地內,今後將考慮引進其他量産設備。計劃使之成為能製造「2奈米的下一代(1奈米)」産品的生産線。如果到2030年代中期形成量産體制,銷售額有望達到1萬億日元。

       

  面臨的課題是資金。日本經濟産業省將累計向Rapidus援助3300億日元,但建設2奈米半導體的試産線需要2萬億日元,建立量産線進一步需要3萬億日元。另一方面,豐田、NTT、NEC等日本國內8家公司向Rapidus進行了出資。

     

  小池表示,「暫時將維持現在的狀態」。在此基礎上透露稱,為了在啟動量産化的2027年之前籌集資金,將討論增加出資企業和首次公開募股(IPO)。關於新的出資企業,小池表示,「希望出資的企業很多,想從全球尋找值得信賴的夥伴」,顯示出不局限於日本企業的想法。

      

  把目光投向海外也具有開拓客戶的意圖。Rapidus的新一代半導體設想用於AI、自動駕駛、超級電腦、超低功耗半導體等有限的用途,如果局限於日本國內市場,需求量存在天花板。此外,該公司還希望通過與imec的合作,「進軍在汽車和醫療保健産業方面有優勢、機遇廣闊的歐洲市場」。

       

  圍繞2奈米半導體,台積電力爭2025年實現量産化。小池針對台積電預測稱,「在下一代半導體領域是競爭對手,但不會與涉足所有領域的台積電産生太大競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林英樹 比利時安特衛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