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友達光電向汽車供應鏈上游邁進

2023/10/31


      台灣大型液晶面板企業友達光電(AUO)正在車載領域與整車企業的直接交易中尋找出路。該公司將收購擁有德國奧迪等客戶的大型零部件企業德國BHTC,以便不經過其他企業即可直接掌握大型車企的開發動向。中國大陸企業在液晶市場崛起,在此背景下,友達光電將聚焦汽車數位化,以求生存下去。

 

       「不僅僅是面板廠商,將成為(向汽車廠商)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友達光電的經營一把手 、董事長彭雙浪102日在台北市內召開記者,強調了收購BHTC的意義。

 

       友達光電對BHTC的企業估值為6億歐元。此次收購計劃於2024年完成,收購金額將由企業估值減去未披露的債務而計算得出。目前營業收入呈增長趨勢,但隨著出資50%的德國零部件巨頭海拉(HELLA)進入法國同行旗下,BHTC考慮出售。

 

       BHTC于1999年由兩家德國零部件企業共同出資而成立,在通過觸控螢幕控制空調和音響的車載設備領域具有優勢。2022財年(截至202212月)的營業收入為6.19億歐元,凈利潤為900萬歐元。目前的員工人數約為2900名,在德國、保加利亞、墨西哥和中國大陸等設有工廠。

 

       尋求與大型車企直接交易

 

       美國調查公司DSCC的數據顯示,友達光電在包括OLED在內的車載面板出貨量方面排在世界第4位,規模在全球屈指可數。該公司希望借助此次收購而獲得與整車廠商的接觸。

 

 

       BHTC處在與整車廠商直接交易、從新款車型開發的上游階段開始參與的「一級供應商(Tier1)」位置。主要客戶包括奧迪、德國寶馬和梅賽德斯-賓士集團等著名企業。

 

       友達光電擁有汽車面板的最新顯示技術,包括可安裝在前排座椅整個前方的大型曲面液晶屏、在前窗玻璃上顯示資訊的平視顯示器以及新一代高清顯示器「MicroLED」等。

 

使用曲面面板等的友達光電的車載顯示器(照片由該公司提供)

 

       雖然擁有最新技術,但友達光電與眾多面板廠商一樣,屬於向車載資訊設備廠商交付零部件的「二級供應商(Tier 2)」。只能間接地獲知整車廠商的開發計劃和技術趨勢等。但是,近年來隨著汽車的數位化,車載面板的使用方法和商業慣例正在發生變化。

 


       梅賽德斯在純電動汽車(EV)的旗艦車型「EQS」上,在駕駛席和副駕駛席前方安裝了由3塊面板組成的大型顯示器。還採用「觸覺反饋」技術,實現了接近於物理開關的操作感。奧迪在部分車型上使用帶有反饋的觸控螢幕。

 

       在採用大型顯示器方面領先的純電動汽車巨頭美國特斯拉正在通過與面板企業的直接交易來加快開發速度。在這種趨勢下,作為第一時間掌握大型車企的技術動向、進而應用於自身産品開發的跳板,友達光電將目光投向了BHTC

 

       車載HMI市場到2030年將倍增至7.4萬億日元

 

       此外,高端車載面板的市場擴大也給友達光電帶來商機。調查公司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利用觸控螢幕等顯示和操作資訊的車載HMI的全球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達到494億美元,增至2023年預期的2倍以上。

 

       友達光電大力投入車載領域的背景之一在於,屬於主力産品的電視和個人電腦面板的競爭環境惡化。從2010年代後期開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和天馬微電子等中國大陸企業的價格攻勢越來越猛烈。

 

       南韓企業已經轉向OLED,而台灣企業則把與中國大陸企業競爭尤其激烈的液晶作為業務支柱。局面非常嚴峻,出現了2018年中堅企業中華映管(CPT)陷入經營破産等情況。

 

 

       友達光電的業績也受到面板行情的影響,並不穩定。20202021年曾受益於新冠疫情帶來的數位特需,但2022財年的最終損益為虧損211億新台幣。

 

       進入今年以來,該公司正不得不進行整合,包括宣佈台灣北部桃園市和南部台南市的落後工廠停産等。雖然車載面板的營業收入僅佔整體的12成,但202316月同比增長約2成,增長預期較高。

 

       競爭對手也瞄準車載業務

 

       車載市場的競爭也很激烈。在日本企業中,日本螢幕(JDI)提出了撤出利潤率較低的智慧手機面板領域、加強車載領域等的戰略。台灣企業當中,群創光電也通過子公司與車企展開了直接交易,世界最大的液晶企業京東方也將香港的一級供應商納入旗下。

 

       DSCC的研究總監劉景民指出,「群創光電與美國車企關係深厚,京東方與中國(大陸)車企關係近,而收購BHTC的友達光電與歐洲企業的關係將成為優勢」。能否充分利用通過收購建立的立足點深挖增長市場,將左右友達光電的生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龍元秀明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