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化資本管制給日企投下陰影
2017/03/22
中國對本幣人民幣和外幣限制跨境交易,這種資本管制開始給日本企業的活動投上陰影。無法拿到當地業務的出售資金以及對日匯款停止等事例頻出。就連非常普通的資金管理都變得困難起來。2016年按日元換算中國有30多萬億日元資金流向境外。當前不得不優先進行管制,中國領導層提出的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動搖。
日本朝日集團控股2016年底將子公司、位於山東省的農業公司和牛奶生産銷售公司出售給了當地大型乳企。出售額按日元計算約為十幾億日元。但由於中國加強了跨境匯款管制,資金在已經過去近3個月的現在依然還沒進入到朝日集團的日本帳戶。
![]() |
儘管當地的大型乳企有意付款,但據説截至目前還沒找到匯款方法。朝日雖然表示「與律師等商談,推進匯款手續的辦理」,但資金到帳似乎還需要一定時間。對於正通過大規模M&A(併購)在全球市場推進業務重組的朝日來説,山東的事件影響較小,不過對於超出預料的中國資本管制依然難掩困惑。
還有更嚴重的事例。「沒有許可,無法匯款」,從事電容器和印刷電路業務的日本ELNA公司2016年12月接到就資本合作達成一致的中國企業的聯繫,被告知無法匯款。
ELNA為了設法改善財務和強化中國業務,計劃通過向中國企業的第三方配股增資籌集資金。然而增資失效,被迫重新制定經營戰略。
圍繞人民幣的環境發生驟變是在201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突然指出人民幣被過高評估,決定貶值。當時1美元兌6.1元人民幣出頭,3天後就通過貶值降到了1美元兌6.4元人民幣。自導入允許匯率在一定範圍內浮動的「管理浮動匯率制」的2005年以後,人民幣首次大幅貶值。
![]() |
突如其來的貶值令人擔心人民幣今後會繼續下跌,人民幣貶值和資金外流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央行通過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外匯干預消耗了外匯儲備,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開始通過加強管制強行阻止資金外流。
此前一直在逐步加強資本管制,而2016年底「一下子加大了力度」(一家大型銀行相關人士)。500萬美元以上的海外投資需要當局提前審批,而且限制了銀行的外幣兌換和人民幣海外匯款。某外資銀行一名高管表示,「對外幣和人民幣同時加強管制,情況一下變得嚴峻起來」。中國向日本等海外匯款好像也開始停滯。
「總之請等一等」,日本某商社想從中國的據點向日本匯款數億日元資金,但被銀行這樣告知。一家日本大型重工企業的中國法人無法支付從日本母公司採購的數億日元零部件款項。三菱電機正商討把中國子公司的匯款換成使用外幣等。TDK正就中國業務的剩餘資金匯款事宜向銀行和貨幣當局確認辦手續所需的時間。日本企業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考慮不讓子公司持有超過需要的資金,現在這種經營管理都變得困難了。
「經常項目是可兌換的,是沒有限制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10日舉行的記者會上這樣表示。明確表示貿易交易的結算和分紅支付等不受管制。通過銀行審查的話,應該可以進行資金交易,但實際上在相關部門的窗口指導下,銀行比較慎重。某銀行關係人士表示,「自2016年年底以來,海外匯款受到影響的企業不止幾十家」。
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開始就匯款額和時間與客戶企業進行協調。關鍵在於6~8月,這個時期將迎來中國當地法人向母公司支付分紅的高潮。某日子銀行的高管表示,「在現行管制下,外幣匯款還比較容易。雖然可能導致經費增加,但只能依靠兌換成外幣後再匯款的方式」。
中國逐漸放寬了銀行利率的自由化等金融管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5年允許人民幣加入虛擬貨幣特別提款權(SDR)也得益於自由化的努力。
不過,2016年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所佔的比例由2015年的26%降至18%。銀行間結算的全球份額也由2015年的2.3%降至1.7%。對人民幣的信任降低不但明顯體現在數字上,可能還會損害外資企業對中國業務環境的評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