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企業的狂熱迎來轉折點

2019/09/20


  「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的上市熱潮迎來轉捩點。運營共用辦公室「WeWork」的美國We Company不得不推遲首次公開募股(IPO)。在看不到何時擺脫虧損的情況下奔向規模擴張的經營戰略、縱容經營者的公司治理……。非公開市場的資金過剩導致了紀律鬆弛,超出了買賣上市股票的投資者的容忍範圍。今後根據業務的「品質」,獨角獸企業或將會被不斷篩選。

 

   

  We Company於9月16日針對IPO時間宣佈「希望在年底之前完成」,推遲了原定於9月內的目標。但這未能完全消除投資者的擔憂。綜合市場的聲音,爭論點基本可歸納為(1)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2)按照高科技企業進行評價的妥當性、(3)監督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亞當·諾依曼的公司治理體制等3點。

  

  該公司的預期總市值截至1月為470億美元,達到運營出租辦公室「Regus(雷格斯)」的同行業上市公司IWG的10倍以上。相對於We Company的虧損,IWG實現盈利,營業收入也更大。

  

  We Company和未上市股票的投資者將自身定位為人工智慧(AI)等高科技企業。而一部分上市股票投資者則認為是「辦公室租賃業」,匹敵高科技股的偏高股價令人難以接受。

  

        

  在公司治理方面,We Company尋求向CEO亞當·諾依曼授予通常20倍的表決權。有觀點表示,其他美國企業最高也僅為10倍,We Company 大幅超過這一水準,「公司治理明顯過分」。

      


 

  著名的獨角獸被迫推遲IPO實屬罕見。雖然We Company自身的因素突出,但可以説這是投資者對未上市企業的紀律鬆弛提出抗議的象徵性事件。

  

  實際上,在今年上市的企業中,股價低迷的情況突出。網約車企業優步(Uber)和Lyft的股價比發行價下跌2~3成。涉足商務聊天軟體的美國Slack Technologies股價比發行價下跌3成。

     

  9月12日上市的經營牙齒矯正器具的獨角獸企業SmileDirectClub上市首日的收盤價比發行價下跌28%。以色列的雲服務相關企業Fiber International股價也降至與發行價相同水準。

 

WeWork(紐約市)

     

  另一方面,涉足視頻會議系統的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的股價達到發行價的2倍以上。照片共用網站Pinterest也比發行價上漲6成。投資者正在觀察業績和股價水準,在此基礎上進行篩選。

   

  在數位化時代,意識到「贏家通吃」、與眼前的盈利化相比、即使虧損仍重視增長投資的傾向加強。起到推動作用的是投資資金的膨脹。全球新創企業的融資額2018年達到2700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近6倍。有觀點表示,一部分企業的虧損擴大「在對風險敏感的上市股票投資者看來難以接受」。

   

  AI和自動駕駛作為新一代技術蘊藏較高可能性,但能實現盈利的企業仍很少。1990年代網際網路誕生,相關企業受到追捧,但從行業整體來看,盈利迅速增加是在通信速度提高、智慧手機等基礎設施完善之後。

  

  存在資金推高對技術的期待、與收益相比估值過高的一面。風向開始改變,意識到經濟減速的機構投資者已開始嚴厲審查業務內容。一家美國企業的經營者指出,「看到We Company的IPO陷入苦戰,未上市股票的投資者也不得不變得慎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宮本岳則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