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日本企業家表示要調整供應鏈

2020/06/02


       日本企業正在摸索以新冠疫情風險為前提的經營新常態。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後進行的「百名社長問卷調查」顯示,在日本國內設有工廠的企業中,有7成回答稱要重新調整供應鏈。9成企業將繼續實行遠端辦公。對於本公司産品和服務的市場復甦時間,多數企業預測「需要一年以上」。

 

       此次問卷調查以日本國內主要企業的社長(含會長等)為對象,于525~28日實施,得到了132家企業的回答。

 

       雖然緊急事態宣言已經解除,但新冠疫情並沒有結束,企業活動依舊受到限制。經營方式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

 

       調查中向在日本國內擁有工廠的企業詢問了調整供應鏈的問題,回答稱「有必要」的佔到72.1%。作為調整手段,65.3%的企業家回答「轉變為能應對危機發生、靈活改換採購對象的方式」,57.1%的企業家回答「不再集中到特定國家,推進分散化」(多選)。

 

 

       擁有工廠的企業還採取「進行測溫」(75.0%)、「調整生産線間隔和作業人員距離」(60.2%)等措施。

 

       工作方式也可能發生變化。在辦公室方面,「繼續進行遠端辦公」的企業家佔總體的90.9%。關於遠端辦公的對象,回答「5成」員工的企業最多,比例達到39.1%。加上回答「所有員工」(4.6)的企業和回答「超過5成」員工的企業,比例達到63.2%。89.4%的企業回答「引入了錯時上班和彈性工作制」,以此避開工作場所的「三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風險。

 


 

       新冠疫情也為日本企業推進數位化提供了契機。對於今後的數位化投資,63.6%的企業回答「會增加」。關於投資對象,87.0%的企業回答「遠端辦公設備和器材」,63.6%的企業回答「加強網路安全」(多選)。回答「文件和印章等公司內部手續的電子化」的企業也高達61.0%,日本固有的慣例可能會改變。

 

日本國內的電子零部件工廠(資料圖)

 

       關於未來,大多數企業經營者擔憂經濟長期低迷。關於本企業開展業務的市場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回答「1年」的企業家最多,比例達到41.5%,其次是「2年」(29.3%)。加上回答需要更長時間和「不會恢復到」疫情前水準的企業,比例達到84.9%。昭和電工社長森川宏平認為,「不同行業和地區的恢復情況各不相同,整體上真正恢復需要3年時間」。

 

       在緊急事態宣言下,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在長期內發生變化,很多企業經營者擔心宣言解除後仍出現「顧客流失」。便利店運營商全家的社長澤田貴司表示,「不僅向市場投放符合節約意識的低價自有品牌,還要應對(消費者)因疲於節約而産生的高價消費」,將變化轉化為商機的態度也很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