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産回歸補貼申請猛增
2020/09/10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供應鏈陷入混亂,日本企業打算在國內生産口罩及藥品等的動作加快。申請日本政府生産回歸援助補貼的項目猛增,日本預定10月批准1600億日元補貼,競爭率高達11倍。一些日本企業切實感受到了採購地依賴中國等特定國家的風險,這些企業分散生産基地的動向十分明顯。
關於「針對供應鏈對策的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費補助金」,日本在4月為應對新冠疫情而編制並通過的2020年度第一次補充預算中計提了共計2200億日元的資金。截止到6月,申請補貼的項目達到90個(996億日元),已有57個項目(574億日元)先行通過審查獲批,競爭率不到兩倍。
![]() |
關於剩下的約1600億日元,截止到7月,申請項目已達到1670個(約1.764萬億日元),申請額高達預算額的11倍。經過外部專家的審核之後,將於10月確定獲批項目。日本目前還沒有增加補貼的計劃,但在確定安倍繼任者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已有候選人提到供應鏈對策。
補貼對象為(1)生産基地集中於特定國家的産品和材料,或者(2)國民健康所需的重要産品和材料。在已經獲批的項目中,口罩和醫療用品居多。補貼上限為150億日元,按照日本國內基地建設費的一定比例來發放。
![]() |
日本的口罩生産工廠(資料圖) |
製藥企業Ace Japan(山形縣東根市)之前主要從中國進口原料,該公司最早2021年夏季在山形縣開工建設工廠,從原料開始實施一條龍生産。SHOWA GLOVE(兵庫縣姬路市)將在香川縣建設生産一次性醫用橡膠手套的新工廠。
日本過去也曾在發生危機時提供過類似的補貼。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時,「國內立地推進補助金」第一次徵集就收到約750個項目的申請,其中約250個項目(約2000億日元)獲批。
與當時不同的是,由於中美對立等原因,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提高。早稻田大學教授戶堂康之指出,「原本保護主義政策就一直氾濫,新冠疫情使其進一步加劇」。一家獲批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即使沒有補貼,我們也決定在國內生産」。
從補貼的用途來看,用於分散基地而並非單純關閉海外基地回歸本土的動向十分明顯。使用補貼在宮城縣內生産口罩的IRIS OHYAMA,還打算在美國、法國、南韓生産口罩。這是一種將之前集中在中國的生産基地分散到世界各地的戰略。戶堂教授表示,「減少對中國過度依賴的應對方法應該是更加多樣的全球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