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歐領先企業加強壟斷,研發費卻驟減
2021/05/21
日美歐的領先企業的壟斷正在加強。在過去25年裏,日美歐各行業排名前3的企業的營收增長率比第4位以下企業高出約30個百分點。排名領先的企業借助長期持續的貨幣寬鬆,加快了對競爭企業和新興企業的併購(M&A)。有觀點認為,壟斷化導致的競爭活力下降將以研發費用增長乏力等形式減緩技術創新的速度,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原因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QUICK FactSet的數據,對日美歐76個行業的約9000家企業(不含金融)實施了調查。將各行業排名前的3企業的25年的累計營收增長率與第4名以下的企業進行比較,發現美國高出60個百分點,歐洲高出35個百分點,日本高出近10個百分點。如果日美歐加在一起,排名前3企業的營業收入在25年裏增至2.7倍,比第4位以下的增長率(2.4倍)高出約30個百分點。
![]() |
併購的增加正在促使壟斷的形成。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Ernest Liu等人認為,「(貨幣寬鬆帶來的)利率下降的益處明顯有利於領先企業,基於併購等的壟斷化的趨勢正在加強」。最近5年的全球併購總額首次突破20萬億美元。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IT大型企業。蘋果2019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美國英特爾的智慧手機半導體業務。Facebook也將圖像共用APP「Instagram」和聊天APP「WhatsApp」收歸旗下。
![]() |
壟斷還波及其他行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在廣泛行業,被認為越形成壟斷越容易提高的企業毛利率在過去約40年裏一直在上升。除了科技行業之外,醫療和消費者服務等企業的利潤率明顯提高。
法國最大奢侈品牌路威酩軒集團(LVMH)借助2021年1月收購美國珠寶飾品大型企業第凡內(TIFFANY)的效果,2021年1~3月的營業收入超過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1~3月。2018年收購印度大型電商Flipkart的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2020財年(截至2021年1月)的營業收入創出歷史新高。
問題在於壟斷的加強被認為正在成為阻礙技術創新的主要因素。
受益於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規模擴大的中央銀行的貨幣寬鬆,企業在加快併購的同時,加強了將手頭多餘資金通過股票回購等形式回饋股東的趨勢。再加上壟斷化帶來的競爭環境的弱化,將資金用於自身研究開發的熱情降低。
![]() |
按每5年統計世界上市企業的研發費用,比較其增幅,2010年代以後放緩明顯。與2000年代相比減少一半。
「如果領先企業通過併購加強優勢地位,其他競爭企業將喪失競爭意願,導致研究開發被抑制」,IMF在3月發佈的報告中對於領先企業壟斷化可能阻礙創新的現狀敲響了警鐘。
7個主要已開發國家的潛在增長率2019年為1.4%,與1990年代相比降至一半。在增長率放緩的背後,存在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的人口增長率下降和轉向對設備投資等拉動效應小的數位經濟等的影響。此外,普林斯頓大學的Ernest Liu等人指出,壟斷導致的技術創新的停滯正在導致增長力下降。
在對大型IT企業壟斷市場的批評升溫的背景下,在美歐等,認為應調整此前的競爭政策的討論正變得活躍。如何實現推動技術創新的競爭政策?這或將成為在世界恢復增長力之際不可或缺的思考問題的角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真鍋和也、古賀雄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