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機會帶來壟斷?
2020/06/02
西村博之:對於新冠危機導致市場邁向壟斷化的擔憂以美歐為中心正在加強。這是因為有實力的大企業將收購經營困難的企業,由此甚至出現了在危機結束前限制收購的方案。但收購能防止破産、維持就業,這也是事實。反壟斷機構將如何應對呢?
美國議員敲響警鐘
「應在危機結束之前擱置大型併購」,美國民主黨議員、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主席大衛·西西林(David Cicilline)4月時這樣呼籲。西西林提出估算數據稱,美國投資基金和高科技巨頭能用於收購的資金加起來超過3萬億美元,警告「收購會帶來壟斷」。
美國優步(Uber)提議收購從事外賣配送的Grubhub一事于5月中旬曝光。如果實現,優步將掌握約55%的市佔率,西西林質問:「是要趁著危機獲取不當得利嗎?」
![]() |
由於新冠危機,醫療和藥品領域的企業收購受到關注,影響可能還將波及更廣泛的領域。雀巢的首席執行官(CEO)馬克·施奈德稱並非只是瞄準因新冠危機而陷入困難的企業,但表示「力爭比去年更加積極地推進併購」。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1873年的大蕭條或許是經濟危機加快壟斷的代表性案例。當時洛克菲勒收購了陷入經營困境的同行石油冶煉企業,在數年時間裏就掌握了市場的9成。
與此同時,銀行家摩根也憑藉充裕的資金推進鐵路和鋼鐵企業的收購與整合。為對抗這些壟斷企業,1890年美國實施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
從當時的「重厚長大」型産業到如今的高科技,從金融資本變為基金,雖然企業面孔有所改變,但目前似乎正在發生類似情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