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屍企業」在全球增加,中日比率低
2022/08/01
在全球範圍內,過度負債的企業正在增加。這些企業的特點是主業盈利不夠支付貸款的利息,佔整體的比率2021年度達到16%,創出金融危機以來新高。由於長期持續的貨幣寬鬆,這樣的企業呈增加態勢,但在最近推進加息的美國,陷入破産的案例不斷出現。全球加息導致的破産增加隱憂作為經濟的風險因素而開始被意識到。
![]() |
將顯示企業主業盈利情況的EBIT(息稅前利潤)連續3年低於支付的利息、且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定義為過度負債企業。按同樣的定義還可以稱之為「僵屍企業」。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QUICK FactSet等的數據,調查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的主要國家的不含金融的約2萬4500家上市企業發現,2021年度佔整體約16%的3900家屬於這類企業。
僵屍企業佔企業整體的比率與2008年雷曼危機前的2007年度相比提高約6個百分點,創出2008年度以來的最高水準。以雷曼危機後的全球貨幣寬鬆為契機,呈現增加態勢。即使主業的盈利能力下降,由於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等資金提供方的紀律鬆弛,容易通過債務融資彌補日常的資金短缺。
在2020年以後的新冠疫情後,這一比率進一步提高。為了彌補疫情下的經營惡化,各國的中央銀行擴大貨幣寬鬆,結果加強負債依存的企業隨之增加。
按僵屍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來看,加拿大高達32%,澳大利亞(23%)和印度(20%)緊隨其後。按公司數來看,美國(606家)和歐盟(EU,661家)較多。有分析認為,原因是金融市場發達,借助低評等公司債的發行等,即使是財務狀況脆弱的企業也容易獲得融資。在日本,由於對積極利用負債持謹慎態度的企業較多,僵屍企業僅為4%(155家)
按行業來看,在藥品、材料能源、資訊通信和食品等領域,僵屍企業的比率高達2成左右,從公司數來看,電子和服務行業也很多。美國廣告商Clear Channel Outdoor Holdings的負債在過去10年裏增至近3倍,無法借助盈利支付利息。此外,涉足糧食銷售等的中國東方集團在10年裏維持「僵屍狀態」。
![]() |
美國化粧品公司露華濃(Revlon)於6月中旬申請適用《美國聯邦破産法》(資料圖,REUTERS) |
9成為年營業收入在5億美元以下的企業。浮出水面的現狀是,這些企業在背負超出自身能力的負債、業績低迷的背景下不斷「續命」。可持續比較的企業的EBIT到2021年度虧損約1387億美元,虧損額相比疫情前的2018年度增至5倍,而有息負債也達到1.2萬億美元,增長3成。
進入今年後,以各國的貨幣緊縮和經濟減速隱憂等為背景,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避險情緒加強,這些企業的融資環境變得嚴峻。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統計顯示,在納入世界低評等公司債的基礎上計算的指標對於國債的利差截至7月26日達到約5.8%,比去年底擴大約2%。
金融資訊公司Refinitiv的數據顯示,2022年4~6月全球企業發行的低評等公司債僅為約29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6%,按季度計算創出約11年來最低水準。投向低評等企業的銀行銀團貸款也比上年同期減少2成,融資已踩下急煞車。
與此同時,企業破産也開始出現。美國化粧品公司露華濃(Revlon)於6月中旬申請適用《美國聯邦破産法》(第11條)。由於競爭激化等原因,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以後,EBIT連續5年低於支付的利息,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混亂等造成進一步打擊。另外,維持同樣狀態的美國地板材料企業阿姆斯壯地材(Armstrong Flooring)也以成本上漲等為由,於5月申請破産。
法國的信用保險公司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預測稱,2023年全球企業的破産數將比2021年增加26%。該公司的分析師馬克西姆·勒莫勒(Maxime Lemerle)敲響警鐘稱,考慮到今後的業務環境惡化等「隨著利率上升,可持續性或將産生問題」。
日本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為16.5萬家
日本調查公司帝國徵信27日發佈了有關業務盈利低於支付的利息、但仍維持經營的「僵屍企業」的首個調查結果。僵屍企業截至2020年度約為16萬5000家,相比上一年度增加約1萬9000家(13%)。受疫情的影響,佔整體1成以上的企業因金融機構同意延期還款等原因而續命的實際情況浮出水面。
按行業來看,建設高達34%,數量最多,製造(20%)、批發(19%)和服務(10%)次之。按員工人數來看,「5人以下」的企業為31%,「6~20人」為37%,20人以下的中小和小微企業佔到約7成。
僵屍企業的定義是,營業利潤和利息收入合計除以支付利息得到的數值——「利息保障倍數(interest coverage ratio,ICR)」在3年以上低於1,同時設立10年以上。
符合僵屍企業定義的公司截至2020年度達到11.3%。利用可根據帝國數據的調查確認存在經營行為的約146萬6000家乘以這個比例,估算截至2020年度的僵屍企業數達到約16萬5000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