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在縮小中國等海外的生産
2023/04/19
日本企業縮小海外生産比例的動向越來越明顯。日本內閣府的調查顯示,未來5年縮小海外生産比例的企業2022年度超過1成,創歷史新高。企業正在將生産轉移到日本國內來防止重要零部件的採購中斷,或者調整生産體制來應對全球經濟的減速。
日本內閣府以上市企業為對象實施的2022年度「企業行為問卷調查」顯示,回答表示未來5年將降低海外生産比例的製造業企業比10年前高出7個百分點,達到11%。佔比為1987年有調查數據以來的最高。
回答將提高海外生産比例的企業佔37%,下降了23個百分點,而回答比例不變的企業佔53%,上升了16個百分點。
![]() |
從不同行業來看,回答將縮小海外生産比例的企業最多的是電氣設備行業,佔比為21%。其次是紡織品(15%)、玻璃與土石製品(14%)。
由於可降低成本和距離消費地較近,大多數日本企業此前一直在提高海外生産比例,但現在強化供應鏈的動向擴大。原因是由於新冠疫情和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企業看到了供應鏈斷裂風險。
如果受到中美對立的影響,與中國的關係惡化的話,零部件等的採購停滯的可能性將會提高。
![]() |
大金的工廠(資料圖) |
大型工業設備企業安川電機最早將於2027年在日本國內設立新工廠,生産可使家電等提高節能性能的主要零部件。此舉意在降低關鍵零部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大型空調企業大金工業也將在2023年度內構建供應鏈,以便在非常時期無法採購到中國製造的零部件的情況下也能生産空調。大金將建立節能等重要零部件可在日本國內生産或者從東南亞等多個據點採購的體制。
在世界經濟越來越不明朗的背景下,日本企業在紛紛調整生産。大型化學企業三菱化學集團將於近期在英國停産面向汽車等使用的丙烯樹脂原料「MMA」相關産品。三菱化學是MMA生産佔有3成以上全球份額、排名世界第一的廠商,英國工廠的産能佔到總産能的1成左右。
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背景下,歐洲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經濟減速帶來的需求減少也不斷加劇。停産後計劃從沙烏地阿拉伯等的工廠向歐洲供應MMA,重建全球的生産體制。
日本企業將設備投資轉向國外的動向也到了轉捩點。根據日本財務省和經濟産業省的數據,對製造業進行計算,發現設備投資的海外佔比在2013~2015年達到峰值29%,而目前下降到了25%。
2021~2022年由於中國及東南亞的新冠防疫政策等,日本企業的生産活動停滯。由於圍繞半導體也有貿易限制等,日本企業在海外生産的風險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關於日本國內生産,在人口不斷減少的背景下,確保勞動力存在課題。日本國內工廠需要建立通過自動化等實現高生産效率的機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