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在6品類全球市佔率中居首

2023/09/05


      在日本經濟新聞社實施的2022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中,日本企業在63個品類中的6個品類排在首位。雖然也存在造船等在部分領域表現強勁的企業,但在增長市場的份額明顯下降,凸顯出日本無法顯示存在感的現狀。平板電腦和智慧手錶等新一代産品領域被美中韓擠壓。曾是「製造業大國」的日本面貌變得模糊。

 

      美國在22個品類中排在首位,居第一。中國在16個品類中排名首位,僅次於美國。

 

      日本排名第一的6個品類是(1)汽車、(2)摩托車、(3)CMOS圖像感測器、(4)攜帶型鋰離子電池、(5)數位相機、(6)A3雷射影印機/多功能一體機。其中數位相機和A3雷射影印機/多功能一體機除了佳能排在首位之外,前5家企業全部為日本企業。

 

圖為豐田製造雷克薩斯的九州宮田工廠(資料圖)

 

      從全球市場規模的變化來看,日本在6個排名第一的品類中,除了摩托車以外的5種産品均呈現縮小趨勢。雖然日本企業排在首位,但也無法否認被認為是「賺不到錢的市場」,海外大企業並未投入精力的一面。

    

      從數位相機的市場規模來看,2022年的出貨量為720萬部。與2021年的849萬部相比減少了15.2%,縮小了2位數。索尼和尼康等5家企業的出貨量均有所減少。被智慧手機等具有拍攝功能的高性能終端擠壓,持續處於困境。A3雷射影印機/多功能一體機的出貨量為337萬台,比2021年減少1.1%。

 

 

      另外,儘管是成長型市場,但日本企業的份額下降的動向也很明顯。

 

      在市場規模比2021年增長82.7%、呈2位數增長的車載鋰離子電池領域,松下控股降至8.5%,較上年的12.0%下降3.5個百分點。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方面,在市場規模增長8.4%的背景下,Tokyo Electron的份額減少2.0個百分點,降至13.2%。

 

      兩家企業的份額排名均為第4位,比上年的第3位下降1位。在市場規模增長11.3%的碳酸飲料方面,三得利控股和朝日集團控股的市佔率合計下降0.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在微控制器(MCU)市場規模增長2位數的背景下,瑞薩電子微增0.4個百分點。

 


   

      日本企業進入前3名的品類有16個。在造船領域,今治造船從去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在中韓企業爭奪市佔率的背景下,今治造船的市佔率比2021年增加0.1個百分點,升至6.0%。

 

      在液晶用玻璃領域,日本電氣硝子從去年的第3位上升至第2位,超過了去年排在第2位的AGC。在中小型液晶面板領域,夏普和日本螢幕分別上升了1位。

 

      按市佔率來看,日本企業有所提高的是日本企業佔據前5名的2個品類、以及液晶用玻璃(40.7%)、CMOS圖像感測器(47.9%)、便攜用鋰離子電池(37.5%)和軸承(24.6%)等。

 

      但是,除軸承以外的産品的市場規模也呈現縮小趨勢。日本企業今後該如何在世界範圍內展現存在感?

 

      深諳地緣政治的普華永道日本公司(PwC Japan Group)的高級經理Pivette久美子提出看法認為:「重要的是在增長市場控制風險,同時充分觀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起攻勢」。

 

      在此次調查中,(1)中重型卡車、(2)股票承銷、(3)造船、(4)MCU等4個品類的世界首位發生了變化。

 

       在股票承銷方面,2021年排在首位的美國高盛跌至第2位,中國中信(CITIC)從第6位上升至第1位。彭博社報導稱,中國首次公開募股(IPO)激增推高了中信業績。在中重型卡車方面,在2020年調查中失去首位寶座、2021年位居第二的德國戴姆勒卡車重新躍居首位。

 

      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是基於對各調查機構的走訪調查,計算出2021年和2022年的市佔率。對於63個品類,原則上匯總了前5名的市佔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