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放緩對日本企業造成打擊
2023/11/01
中國經濟放緩對日本企業造成直接打擊。截至10月31日發佈2023年7~9月財報的17家與中國相關的日本企業中,有12家損益惡化。生産設備相關企業發那科陷入苦戰。由於消費低迷,村田製作所的利潤也出現下降。以高增長為前提的中國業務迎來了轉捩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了對華銷售額較大的17家企業。10月31日發那科和村田製作所發佈了財報。因受益於日元貶值,兩家企業上調了全財年業績預期,但7~9月的業績低迷。17家企業的合計凈利潤同比減少2成。減益幅度相較於4~6月(減少1成)擴大,與東證Prime上市企業總體利潤增加5成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31日發佈的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時隔兩個月再次低於50的榮枯線。PMI反映新訂單、生産、從業人數等的趨勢。此次數據當中,生産和新訂單的惡化十分明顯。
日本企業也受到影響。發那科7~9月的凈利潤減少20%,降至336億日元,是4年來首次出現減益。作為工具機大腦的數控裝置等工廠自動化設備低迷。中國的銷售額減少27%,在全球5個地區中減幅最大。訂單額減少35%。社長山口賢治説明稱,「設備投資的觀望情緒仍在持續。下半財年(各季度)訂單將與7~9月持平」。
![]() |
基恩士為11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減益。社長中田有表示,「中國的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而且設備投資緩慢」。歐姆龍出現最終虧損。以中國為中心,半導體和蓄電池相關設備投資推遲,該公司的工廠自動化系統陷入苦戰。
消費低迷也産生影響。村田的凈利潤同比減少12%至750億日元,連續6季度減益。該公司的總銷售額中,面向智慧手機的銷售額佔到4成,需求減少産生了很大影響。本財年凈利潤預期為同比減少8%至2250億日元,上調了610億日元,但如果沒有日元貶值的推動效果(營業利潤約800億日元),利潤則趨於下降。
尼得科在作為增長支柱的純電動汽車(EV)部件業務方面,取消了一直作為目標的本財年扭虧為盈計劃。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預計「將出現營業虧損」(會長兼首席執行官永守重信)。
房地産市場行情的影響也很大。TOTO的衛生陶瓷器具及溫水沖洗坐便器銷售低迷,下調了2023財年的營業利潤預測。在海外家居業務中,預計中國大陸的營業利潤為57億日元,比原計劃減少一半。
![]() |
中國房地産行情也影響了相關日企的業績(碧桂園2000年前後開發的住宅,8月,廣東佛山) |
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警惕感較強。歐姆龍社長辻永順太表示,「10月以後訂單仍處於低水準。控制設備的恢復要到2024年夏季以後」。TOTO副社長白川敬認為,「房地産市場行情在2024年度以後仍然會低迷」。村田製作所也認為,智慧手機市場「雖然在緩慢復甦,但以中低價位為主」(村田恒夫會長)。日漸難以指望過去那樣的高增長。
中國市場停滯有可能會影響今後的業務戰略。中國日本商會9月面向在華日本企業實施的調查(獲得約1400家企業的有效回答)顯示,回答稱2023年「不投資」、「減少投資額」的約佔5成。尼得科計劃在EV部件的銷售方面調整依賴中國的戰略。
SMBC日興證券的新興市場國家首席經濟學家平山廣太指出,「中國消費者心理及房地産市場行情的恢復不明朗。以增長為前提的戰略正處於一大轉換點」。雖然像三菱汽車那樣決定退出在華生産的企業很少,但日企有可能紛紛調整投資規模、投資時間及人力資源的運用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