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杜邦合併或改變世界化工勢力版圖
2015/12/14
![]() |
世界範圍內人口持續增加,而耕地面積則十分有限。因此,即使是難以耕作的土地也能帶來收穫的基因改造型種子屬於需求有望擴大的領域。
陶氏和杜邦很早就將農業視為增長領域,但與美國孟山都和瑞士先正達(Syngenta AG)相比,單獨規模處於劣勢,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實施重組一直是一項課題。
隨著兩家公司旗下農業部門的合併,種子領域的銷售額有望超過排在首位的美國孟山都。而在大豆和玉米種子領域,在美國的份額將躍居首位。
今後將大力拓展在新興市場國家的種子業務。人口眾多的中國和印度等需求擴大空間巨大,但將與以低成本作為賣點的當地企業形成激烈競爭。計劃借助採用杜邦先進生物技術的品質以及擴大規模所帶來的成本降低效果來加以對抗。
兩家企業合併後,還將在汽車領域發起攻勢。在實現低燃耗不可或缺的汽車輕量化方面,作為材料重量很輕的樹脂的作用正在加強。
在汽車領域,陶氏涉足內飾等樹脂、而杜邦涉足引擎運轉所需的特殊零部件的耐熱材料等,産品重覆很少。在汽車領域,美國國內化學企業實力強勁,但兩家公司將以擴大産品線為武器,積極向美國國內的汽車廠商推銷。
隨著陶氏和杜邦的合併,巨大化學集團將誕生,其他競爭公司有可能被迫調整戰略。行動受到關注的是,將讓世界出化工首位寶座的德國巴斯夫集團(BASF)。
巴斯夫是涉足石油開發、通用的基礎化學品、汽車和電子、乃至能源的綜合性化學企業。在通用基礎化學品領域,與中國企業以及石油企業的競爭正日趨激烈。「綜合」的招牌還能維持多久充滿未知數。
此外,日本化學企業也正在推進轉向高功能材料的戰略,但通用化學品領域的重組遲遲未取得進展。以大型化學企業的誕生為契機,出現重組的可能性將高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稻井創一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