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企停産空隙 日本化工企業在亞洲增産
2018/09/29
中國的環保政策正在成為日本國內各化工企業的東風。AGC(原旭硝子)將向用於生産鋁等的氫氧化鈉等領域投入約1000億日元,強化泰國等基地。此外,信越化學工業也將增産用於汽車樹脂零部件等的矽酮。日企將抓住中國化工企業工廠因不符合環保規定而被迫停工的機會,擴大在亞洲的銷售渠道。
![]() |
AGC在東南亞通過電解鹽來生産氯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鈉除了用於鋁等的生産之外,還被用在工廠和下水處理設施防止環境污染。氯和基礎化工品乙烯合成,可製成用於建築材料等的聚氯乙烯樹脂。
為了增強産能,AGC總共將投入1000億日元左右。首先將強化位於泰國羅勇府(Rayong)的當地子公司Vinythai PCL的工廠。從年産能來看,聚氯乙烯樹脂將提高至86萬噸,是目前的近3倍,而氫氧化鈉提高至59萬噸,是目前的1.6倍。在今後1~2年裏完成相關部門的審批程式,預定2021~2022年結束強化工程。
![]() |
AGC於2017年收購Vinythai PCL |
AGC還將討論在主力基地所在的印度尼西亞增産。目前該公司在印尼的聚氯乙烯樹脂年産能為55萬噸,氫氧化鈉為70萬噸,有分析認為到2025年前,都將提高至年産100萬噸左右。預計2022~2023年開工建設。
通過一系列的産能增強,AGC將在東南亞形成聚氯乙烯樹脂和氫氧化鈉都達到年産200萬噸左右的體制。該公司要在東南亞的氫氧化鈉市場,中長期地維持4成以上的份額首位。
推動日企大型投資的是中國政府的環保政策。為了避免排水和排煙,很多化工工廠不得不停工和縮小生産。AGC認為中國産化工品大量流入東南亞市場的可能性低,決定啟動大型投資。
中國企業一直通過大量生産和低價攻勢來擠壓競爭對手。因此,中國産化工品的供給嚴重減少正在引發各種産品的價格迅速上升和供應短缺狀態。
信越化學將在日本和泰國增産用於樹脂零部件和化粧品的矽酮。包括在美國等增強産能在內,總共將投資1100億日元。到2020年底,作為矽酮中間原料的單體預計比現在增産5成左右。在泰國和南韓等地,除了原料外,還將增産最終産品。
運作電爐時使用的石墨電極也處於供應短缺狀態。去年6月,中國政府查處了利用廢鐵製造粗鋼的違法「地條鋼」的生産商。中國提出要迅速增加環境負擔小的電爐粗鋼生産,石墨電極的詢價正在加強。昭和電工和東海碳素(TOKAI CARBON)的高品質石墨電極形成競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