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鋼鐵40年(2)鄧小平留下墨寶

2018/12/26


  2006年12月1日,在中國被稱為「鐵娘子」的企業家到訪了位於東京吳服橋的新日本製鐵(現為新日鐵住金)的總部大樓,她就是寶鋼集團的一把手謝企華。

      

謝企華(2006年11月29日)

        

  等待謝企華的新日本製鐵社長三村明夫做好了準備。這是因為在前一天,謝企華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單獨採訪時表達了希望新日本製鐵出資寶鋼的想法。

  

  在鋼鐵相關人士的記憶中,2006年是充滿激蕩的1年。當年2月,印度「併購大王」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宣佈斥資2.6萬億日元收購歐洲阿塞洛鋼鐵集團。雖然談判陷入僵局,但在米塔爾提高收購金額之後取得成功。被視為米塔爾下一個目標的新日本製鐵被迫進行防衛,不斷推進與同行的資本合作。

   

  此時出現的謝企華對三村表示,寶鋼正在討論在海外市場上市,希望相互持股。當時寶鋼的上市事宜仍未確定,相關討論並未脫離假設範疇,但雙方的溝通長達1小時40分鐘。看準兩人會談告一段落的時機,新日本製鐵的會長千速晃加入進來,會場的氣氛迅速緩和。

     

訪問君津鋼鐵廠的鄧小平(中間)留下了一張書法作品(1978年10月,千葉縣君津市)

       

  千速從君津鋼鐵廠(位於千葉縣君津市)拿來了一幅書法作品。

  

  上面寫著:「中日友好合作的道路 越走越寬廣 我們共同努力吧!」

        


              

  這幅遒勁有力的毛筆字,是鄧小平留下的墨寶。「實際上,那個時候我也在場」,千速對謝企華這樣説。話題要從當時回溯至28年前。

     

  1978年10月26日,一艘氣墊船駛近君津鋼鐵廠。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艇在周圍保護,上空盤旋著千葉縣警方的直升機。在鋼鐵廠的碼頭上安排了500名警察,在這種戒備森嚴的氛圍之中,從氣墊船上走出的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考察完高爐和熱軋生産線的鄧小平向新日本製鐵會長稻山嘉寬表示,希望中國也建設這樣的鋼鐵廠。當時,千速作為稻山的秘書列席。

      

君津鋼鐵廠(位於千葉縣君津市,資料圖)

        

  研究人員有多少人?佔比有多少?不僅是設備,還希望在管理方面給予指導。鄧小平接二連三地提出問題,傳遞出對先進鋼鐵廠的不同尋常的渴望。雙方達成在上海建設「相同鋼鐵廠」的協議之後,鄧小平拿起毛筆留下墨寶。千速把這幅書法作品當作友好的證據展示給謝企華。新日本製鐵建設的寶山鋼鐵廠如今也是寶鋼(現為寶武鋼鐵集團)的核心基地。

        

  最終,新日本製鐵和寶鋼並未相互出資。米塔爾把收購對象從鋼鐵企業改為礦山,結果事與願違,不得不推進長時間的整合。2008年秋季發生雷曼危機,新日本製鐵也處於與資本合作相比,更重視壓縮産能的局面。在鋼鐵行情復甦之後,新日本製鐵決定與住友金屬工業合併,整合為新日鐵住金。

   

  新日鐵住金再次尋求參與國際重組是在2018年3月,開始收購印度的愛莎鋼鐵(Essar Steel)。選為合作夥伴的並非寶鋼,而是具有淵源的米塔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