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飛機産業也展開電動化競爭

2020/09/22


       在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飛機行業,電動化技術的開發已經早早啟動。日本IHI開發了可以讓飛機設備的電動化比例進一步提升至最大超過9成的系統,力爭2030年中期投入實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啟動了全球最快的電動小型機實證試驗。能否瞄準後疫情時代憑藉低燃耗技術走在行業前面,將對製造商的興衰起到關鍵作用。

  

       IHI開發的是在使用普通飛機引擎的情況下、空調等其他設備實現電動化的系統。該公司開發了用於燃料泵的高輸出功率馬達和空冷式散熱技術等,並將其結合起來。設想以此替換使用燃料的以往産品,在廣泛普及的美國波音「787」上,可使燃效提高4%以上。

 

       每年可削減50億日元成本

 

       雖然看起來只有4%,但對航空公司來説,卻是很大程度的成本削減。燃料費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佔2成。飛機飛行時,引擎消耗燃料較多,而在地面上和降落時,其他設備的燃料消耗約佔95%。

 

  

       全日空(ANA)控股和日本航空(JAL)每年的燃油費等高達2000~3000億日元。雖然IHI的系統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實用化,但如果有半數飛機採用該系統,每年能削減50億日元費用。

     

       IHI力爭最早2030年中期實現實用化並向波音等提供。波音787飛機上實現了空調等諸多設備的電動化,飛機系統的電動化比例高達77%,在業界處於領先水準。據悉,通過引進IHI此次開發的技術等,電動化比例可以提高到94%。

   

       IHI的競爭對手法國賽峰(SAFRAN)和美國柯林斯航空系統(Collins Aerospace Systems)也在開發電動空調和電力推進系統等。在這種形勢下,IHI將憑藉新一代技術奪得先機。

 

  

        另一方面,飛機引擎的電動化因續航里程較短等原因,被認為與其他設備相比要花費更長時間才能投入實用,不過大型企業已開始對尖端技術進行投資。

        


    

       羅爾斯·羅伊斯已開始開發電力驅動的飛機的樣機。時速達到480公里,在電動飛機中屬於全球最快。乘坐1人的情況下,充一次電可飛行約320公里,相當於倫敦到巴黎間的距離。

 

       另外,羅爾斯·羅伊斯最早將於2023年推出已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認證的用於小型螺旋槳飛機的電力推進系統。力爭到2050年在新一代機型上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初創企業的存在感也在增強。6月,開發電動飛機的美國Bye Aerospace試飛了搭載羅爾斯·羅伊斯電力推進系統的雙座螺旋槳飛機。為了取得適航認證,將從2021年起正式開展試驗。新興企業有可能躋身此前大企業佔主導的飛機市場。

    

美國Bye Aerospace的小型電動飛機搭載了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的電動推進系統

    

       航空公司本來就對可降低燃油費的高燃效機型存在需求。近年來,環保限制趨於嚴格,各家航空公司都在引進電動化技術。

   

       挪威的威德羅航空提出的目標是,2030年之前實現短程飛機的電動化。瑞典的機場企業計劃在2030年之前,把國內航班限定為不含化石燃料的機型。

  

       不斷引進小型飛機

     

       新冠疫情的影響程度會隨著時間的長短而不同。在短期內,航空公司收益惡化,出現負增長。20204~6月,日本航空和全日空合計虧損2000億日元。美國3大航空公司也合計虧損約1萬億日元,各家企業將加快降低成本。在製造商方面,歐洲空中巴士放棄了開發採用電動化技術的飛機。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電動化將提前實現。在航空公司之間,一方面推遲採購大型飛機,另一方面推進引進支線飛機等小型飛機。小型飛機的電動化需求有可能提高。

 

       另一個推動電動化的因素是歐盟的政策。歐盟將「綠色復甦」(考慮到減少碳排放的經濟復甦)作為新冠疫情下經濟重建的核心。法國政府在針對航空公司的救濟條件中要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為融資條件,要求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AIR FRANCE-KLM GROUP2024年之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5成。此類動向在歐洲區域內將越來越普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