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全球製造業利潤降9%

2023/11/10


      中國經濟放緩正在導致全球製造業的業績惡化。全球製造業2023年7~9月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9%,連續4個季度出現利潤下降。智慧手機和半導體萎靡,設備投資需求也表現低迷。利率上升令利差有所改善的金融和生産恢復正常的汽車構成支撐,整體利潤增長3%。中美經濟前景堪憂,利潤增長趨勢能否持續尚不明朗。

 

      利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統計了日美歐中等1.3萬多家主要上市企業(未發表之際採用市場預測,截至11月8日)的業績。按股票總市值計算約佔整體的90%。

 

      7~9月的凈利潤合計為1.0981萬億美元。在16個主要行業中,以化工(下降43%)和電子(下降12%)等製造業為主,9個行業出現利潤下降。機械(減少10%)5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利潤下降。非製造業的利潤增長16%。

 

 

      中國經濟的改變似乎導致製造業業績的惡化。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佔營業收入整體的比率(推算值)在30%以上的240多家非中國企業的凈利潤減少30%。與中國市場佔比在10%以上~30%以下(減少1%)、10%以下(增加7%)相比,困境更加突出。

  

      在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智慧手機生産和自動化設備等表現低迷,直接衝擊了廣泛行業。

 

      美國半導體大型企業德州儀器和台積電(TSMC)出現2成以上的利潤下降。台積電的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表示,由於宏觀經濟整體呈現疲軟態勢,中國的需求恢復遲緩,客戶在庫存管理上始終保持慎重態度。

 

      美國化工大型企業陶氏化學的利潤下降59%,杜邦利潤下降13%。隨著中國的設備投資放緩,成為工具機大腦的數控(NC)裝置等工廠自動化(FA)設備也出現下滑。日本發那科的利潤減少20%。作為業績先行指標的訂單量在中國下降了35%。

 

      儘管對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抱有期待,但中國的消費出現低迷。美國化粧品大型企業雅詩蘭黛受到屬於主要搖錢樹的中國市場低迷影響,利潤下降超過9成。

 

      在製造業業績低迷的背景下,金融構成支撐。利潤增長額居全部行業首位。從美國大型銀行的凈利潤來看,以商業銀行業務為主的富國銀行增長61%,摩根大通增長35%。

 


    

      在夏季以後美國利率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作為通過貸款賺取的利率與存款等融資利率之差的利差有所擴大。

 

      美國科技大型企業正在復甦。蘋果和微軟等6家企業的利潤增長了41%。除了推進裁員等成本壓縮之外,此前受到經濟減速影響的網路廣告等也有所恢復。以豐田為首的汽車行業也表現強勁,利潤增長55%。

 

上海外灘(資料圖)

 

      關於2023年10~12月的前景,統計QUICK FactSet的市場預測發現,製造業的利潤將增長7%,整體利潤將增長21%。

 

      由於貨幣緊縮的長期化,對美國經濟減速的擔憂根深蒂固。高利率將導致貸款的壞帳,成為金融的逆風。由於出現增加不良債權處理費用的動向,富國銀行CEO查爾斯•沙夫表示「正在持續縮小授信額度」。

 

      曾經堅挺的美國經濟出現了放緩跡象。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表的10月份非製造業指數創出5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個人消費出現了萎縮的跡象。

       

      如果一直支撐企業業績的美國經濟崩潰,有可能會對廣泛的行業産生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