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9月外商直接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
2023/11/06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進一步萎縮。7~9月,新建工廠等新增投資首次低於撤資和業務縮減帶來的資本回收。由於擔憂圍繞尖端半導體的中美對立和中國加強查處間諜等,抑制投資的情況加強。外資流失有可能會減緩中國的技術創新步伐,給中長期經濟增長投下陰影。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3日公佈的7~9月國際收支顯示出上述情況。外商投向工廠建設等的直接投資為-118億美元,表明資金從中國流向海外,撤資和業務縮減高於新投資。這是自有可比數據的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自上海封城導致經濟出現混亂的2022年4~6月以來,外商直接投資下滑。中國日本商會9月面向會員企業實施的調查顯示,回答2023年「不投資」或「將比2022年減少」的企業佔到近5成。
抑制新投資的一個原因是中美對立激化。中國美國商會去年秋季實施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6%的會員企業將「中美關係緊張」列為在中國市場的商業風險。
美國8月針對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領域宣佈加強對華投資限制。為實現11月的首腦會談,將與中國反覆展開協調,但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將繼續實施高科技限制。美國企業等的對華投資有可能進一步減少。
在半導體領域,遠離中國的趨勢日趨明顯。觀察美國調查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調查的該領域的直接投資對象,2018年為48%的中國市佔率到2022年下降至1%。
相比之下,美國在同一時期從0%上升到37%。此外,印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市佔率也從10%升至38%。
除中美對立之外,進駐企業對中國7月實施的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出現擔憂,不少觀點認為,間諜行為的範圍擴大,風險提高。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三浦佑介表示,「中國的法律法規缺乏透明度,成為對於在中國繼續拓展業務的擔憂加劇的主要原因」。
圍繞尖端半導體的中美對立激化産生陰影。(Reuters) |
還出現在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等背景下選擇退出中國的動向。未能及時轉向純電動汽車(EV)的三菱汽車10月表示,將停止在中國生産。
鑒於外資撤離中國,中國提出了放寬製造業外資管制等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方針。三浦認為「外資對當局重視安全保障的態度擔憂,對中國的謹慎態度也許難以迅速改變」。
著眼於中美對立的長期化,中國將加快構建半導體産業的自主供應鏈。不過,必要的設備和零部件的海外採購陷入停滯。如果技術創新和生産率提高的速度放緩,可能會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斷裂也會給世界經濟增長投下陰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