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鋼建機社長:在中國研發液壓挖掘機

2024/02/06


  日本神戶製鋼所旗下的神鋼建機的社長山本明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除了日本之外,還將在中國設置液壓挖掘機的研發基地。此外,還將對董事實施數位化轉型(DX)培訓。包括工廠自動化等在內,計劃在今後5年內推進數十億日元的數位化轉型和升級投資。《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針對今後的戰略和市場前景採訪了山本社長。 

   

神鋼建機將在中國研發新型液壓挖掘機

     

  記者:您從神戶製鋼調任神鋼建機的社長,到6月就整整2年了。

      

  山本明:正在要求提高工廠的勞動生産率。我在神戶製鋼的焊接部門工作了很長時間。考慮到我的焊接經驗,覺得在工程機械領域的工作很寬鬆。成品率和生産效率的觀念有點過時。我們正在考慮改善機器開工率等,但如果因此製造出次品那就沒有意義了。焊接時經常會産生飛濺,存在需要重覆使用研磨機等課題。

       

  記者:將如何提高生産效率?

   

  山本明:儘量推進自動化和標準化。有時候必須回到(車身)設計上來思考。造不出來的東西就明確説造不出來,不添加多餘的加固等,使製造變得容易。 

  

   

  記者:投資計劃的情況如何?

    

  山本明:一個是升級投資。表面上已實現8成左右的機器人化。只是有必要觀察相應機器人是否正常運轉。例如,研磨機和改善消除變形的作業應按照什麼順序進行,為了使製造流程更容易理解,必須改變生産管理系統。

    

  在識別管理方面,目前仍然用粉筆書寫來識別零部件。今後將利用二維碼,創造出在三維虛擬世界中再現現實空間的數字孿生(DigitalTwin)。有必要將多餘作業的流程和半成品的位置等可視化。

        

  記者:人才培養方面有什麼想法?

    

  山本明:不僅需要改變核心系統,還需要增加使用它們的人才。從2023年開始,作為「IT布道者(Evangelist)」(即通俗易懂地提供資訊技術指導的人),以年輕人為對象提高了IT素養。從2024年開始,包括董事在內,將推進數位化轉型的基礎教育。即使年輕員工説「我想做這種事」,如果上司聽不明白也無濟於事,因此要創造一個可以對話的環境。

     


    

  記者:投資額如何?

    

  山本明:為了提高生産效率,計劃把共計數十億日元用於升級投資和數位化轉型投資。如果考慮到世界各地的工廠,升級可能需要5年左右。

        

  記者:工程機械的遠端作業系統的開發進展如何?

    

  山本明:「K-DIVE」遠端作業系統與一線的工程機械聯動,連座椅都可以移動。這種重現性非常高。在多個一線得到反饋的同時提高了性能。客戶還沒有從收回投資的角度看到好處,所以我們必須加以解釋。

        

  來自裝卸等建築以外行業的諮詢很多。(遠端作業系統)在起重機、堆高機等不容易雇人的嚴酷工作環境以及人員必須跟隨(設備)的工作環境正受到關注。也有把開發委託給客戶的部分,我認為通過合作(遠端作業系統)作為平臺將擴大使用範圍。 

       

  記者:正在推進重組生産體制。

 

  山本明:我們雖然放棄了美國工廠,並把在中國的生産減半,但一直在印度展開投資。在印度可以用低廉的人工費在(南方的)金奈生産半成品。重組不會就此結束。在將於5月發佈的下一個中期經營計劃中,也會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重組供應鏈。

    

  記者:新機型的開發進展如何?

   

  山本明:正要在中國開始研發。液壓挖掘機的新産品將在2025年度製造出第一台。目前中國經濟低迷,但仍是需求巨大的地區。中國的研發速度非常快。零部件很便宜,如果要求供應商改進,他們會以驚人的速度回應。我們將在全球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國的優勢。

       

  我們希望設計實現單元化,以使零部件從多家供應商採購也沒有問題。例如在引擎廠商方面,將做到可靈活使用日野汽車、五十鈴汽車、洋馬(yanmar)等的産品。在碳中和時代,引擎將變成電池,輕油變成合成燃料。如果每次都進行設計,就需要很長時間。

    

  記者:中國市場前景如何?

     


    

  山本明:希望再觀望一下。雖然三一重工和徐州工程機械集團等中國企業很強,但在本公司涉足的20~50噸級産品領域並非如此。我們完全沒有只追求銷量的打算,希望強化優勢,比如當地廠商沒有涉足的解體機和回收機械。

  

山本明

     

  山本明(やまもと・あきら) 1987年(昭62年)大阪大學碩士畢業,進入神戶製鋼所。曾任焊接部門的生産技術室長、福知山工廠的廠長、焊接部門的企劃管理部長等職。後擔任神戶製鋼所的執行董事和專務執行董事,2022年擔任神鋼建機社長。兵庫縣出身。現年61歲。 

      

  記者點評:建築和汽車的解體機迎來商機

        

  神鋼建機的業績增長乏力。2023財年(神戶製鋼所的工程機械業務)的營業收入預計同比增長10%,達到4200億日元,經常利潤預計減少11%,降至110億日元。近年來經常利潤率徘徊在2~3%左右,背景是鋼材費用的上漲以及高度依賴經濟低迷的中國市場。

    

  中國存在未來隱憂,但神鋼建機擅長的中大型機型比其他廠商具有優勢。該公司針對中國需求預測稱,將在2023~2024年觸底,2025財年挖掘機銷量將達到2023財年計劃的2倍,達到約2500台。

   

  為了提高競爭力,將轉向特殊的重型機械尋找出路。這是一種以液壓挖掘機為基礎、用於建築物和汽車解體的「環保回收機」。在日本國內,神鋼建機的重型機械的整體份額超過2成,但在用於建築物解體的重型機械方面份額接近4成。在中國,在純電動汽車(EV)的解體等方面,需求有望增加,將作為中長期收益源推進開發。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茂野新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