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借民企加速太空開發甩開中國

2017/09/11


  美國民營企業正在加速推進太空開發。繼發射火箭和小行星探測等業務之後,美國企業著眼於商業化太空旅行,民間的技術和資金也開始在太空站開發領域活躍。與冷戰時期前蘇聯一樣不計成本的開發不同,美國希望通過民間力量提高開發投資效率,甩開中國等競爭對手。

  

Space X正在開發的載人宇宙飛船(示意圖)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期決定延長美國初創企業畢格羅宇航公司(Bigelow Aerospace)為國際太空站(ISS)安裝的伸縮式模組的耐久度試驗。該試驗於2016年啟動,已取得良好結果,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將探索更長期利用的可能性。

 

  畢格羅正在籌劃供太空遊客停留的「太空酒店」,該伸縮式模組將成為民間太空站的基礎。畢格羅計劃最早2020年在繞月軌道設置民間太空站。該太空站將作為月球開發和火星探測的轉机站,還計劃用作燃料基地。

 

  國際太空站預計將在2028年結束運營,民間的開發競爭會更加激烈。太空初創企業Axiom Space公司計劃在國際太空站上連接本公司開發的模組,最早在2021年開展停留型太空飛行服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邁克·蘇弗里迪尼(Mike Suffredini)表示:「我們正在和想參與載人航太的多個國家進行討論」。

  

  NanoRacks公司專門運營國際太空站上的科學研究平臺,其CEO傑佛瑞·曼伯(Jeffrey Manber)表示:「我們積累了低成本運營太空站的技術。在國際太空站公佈結束時間後,會立即著手推進民間太空站計劃」。

  

  在國際太空站和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高度 2千公里以下的「近地軌道」區域,被各家企業視為收入來源的太空旅行等新業務的擴大受到期待。此外,還設想利用太空站的3D列印機,使其成為受託製造小型衛星等的「太空工廠」。

 

  著眼於「太空經濟圈」,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正討論制定載人飛行的相關規定。聯邦航空局副局長喬治·尼爾德表示:「能在幾年內整理出最低限度的規定」。

 

  民營企業加速參與太空開發的背景是火箭發射價格的降低。主導了「價格跳水」的是美國初創企業Space X。截至目前,該公司在2017年已經成功進行12次發射,超過了2016年,並且接到了未來幾年的發射訂單。Space X預定11月試射大型火箭,還把2020年定為實現火星飛行的最近目標。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太空研究預算每年約56億美元,近年來始終保持近似規模。目前這一預算是民營企業賴以生存的收益源泉。美國政府計劃把有限的預算用於火星探測等對更遠區域的探測,在月球和小行星等靠近地球的區域以政府和民營企業合作為主。

 

  美國政府2016年批准美國機器人初創企業月球特快(Moon Express)探測月球。還制定了包括小行星在內的太空資源開發相關法律。此外,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還為行星資源(Planetary Resources)等2家企業的調查活動提供資金。

 

中國的「天宮2號」太空實驗室(2016年10月19日,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Xinhua-Kyodo)

  

  正在追趕美國的是中國。中國提出了建設「航太強國」目標,計劃最早2022年建設自主太空站。此外,中國還將為希望參與衛星運用和太空研究開發的新興國家提供服務,正探索將不同於美國的經濟圈擴大到太空。雖然中國的投資規模還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但計劃在國家主導下進行探月和火星探測。

 

  畢格羅的創始人羅伯特·畢格羅表示:「中國的執行能力現在是全球最高的。我們需要進一步加速推進開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兼松雄一郎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