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時代,日本哪些論文被大量引用?

2019/05/21


  美國調查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的日本法人以「平成」時代(1989年~2019年)發表的日本論文為對象,總結了被引用次數的排行榜。該排行榜顯示出論文影響力的大小,位居前列的是與獲諾貝爾獎的iPS細胞等相關的論文。排名前20的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在全球範圍內也能排進前0.001%。「令和」時代日本是否也能發表全球矚目的論文呢?

  

  該公司針對被收錄于自身資料庫中的1989~2019年間日本相關約200萬篇論文(全球的6.8%)進行了分析。

  

  在學術論文中,為説明先行研究,會引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就意味著論文的內容越獲好評。因此,被引用次數成為論文的一項指標。在1989~2019年間,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是首都大學東京的田村浩一郎教授等人發表的與生命資訊科學領域解析軟體「MEGA」相關的論文。

 

    

  MEGA能以遺傳基因的資訊為基礎,分析出生物如何産生並進化。田村教授在1993年開發出MEGA軟體的初代版本並對外公開,之後不斷進行改良。這款軟體能通過簡單的操作進行多種分析,其功能得到了全球研究人員的好評,被廣泛使用。   

  

  田村教授等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被引用超過3萬4千次,進入全球前10名,改變了日本在解析軟體領域研究較為薄弱的局面。

  

  被引用次數排在第2名的是名城大學的飯島澄男終身教授發現的「碳奈米管」的相關論文。該論文引發了90年代在全球興起的奈米技術研究熱潮。奈米技術被期待應用於大容量鋰電池的電極材料和低耗能電子元件等,被引用次數超過3萬次,在全球範圍內排在第14名。

  

  接下來被引用次數較多的是獲諾貝爾獎的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等人進行的有關製造iPS細胞的研究論文。隨後是豐田汽車集團的研究公司——豐田中央研究所的「人工光合作用」相關論文,以及京都大學金久實特任教授等人發表的有關開發生命資訊資料庫的論文等。

  

  同時,本次調查還顯示出國際合著論文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高。排名前50的論文中,由多國研究人員共同執筆的論文在平成初期10年僅佔3成,到平成最後10年增至8成。國際合著論文被認為易於促進引用次數增多。培養能夠與海外研究人員合作的人才對日本而言至關重要。

      


      

  在平成約30年間,日本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在美英德之後,位居第4。據Clarivate Analytics透露,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日本發表的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正在減少,而中國則大大增加。

  

研究日本90年代經濟的論文(資料圖)

  

  在本次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研究中,追溯起源有許多課題開始於昭和時代後期。當時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倡導強化科技。為了追趕歐美,增加了研究費用,具備能夠有效發揮科學家思想的相對自由的研究環境。

  

  世界各國進入創新競爭的時代,而日本傾向於把資金重點投入到政府組織的研究計劃中,並追求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導致培育優秀研究的土壤變得貧瘠。如何阻止存在感繼續降低成為「令和」時代日本面臨的一大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三隅勇氣 生川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