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研危機盤點(7)優勢領域被中國追趕

2019/11/07


  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為鋰離子電池開發做出貢獻的日本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等科學家。日本再次在自身具備優勢的化學、材料科學領域展示了實力,但也不能因此沾沾自喜。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科學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2015~2017年間,日本與「化學」相關的研究論文數量(平均值)相較於2005~2007年間減少了6%,與「材料科學」相關的論文數也減少了6%。從被研究者引用次數排在前10%的高品質論文的數量來看,與化學相關的論文數減少了22%,與材料科學相關的論文數減少了10%。在這些領域,日本論文的國際份額(佔有率)也有下降趨勢。

    

  和化學領域同樣,日本在「物理學」領域也出現很多諾貝爾獎得主。但物理學領域也能看出日本論文數量減少、份額下降的趨勢。在日本一直以來的優勢領域,明顯可見競爭力正在下降。

 

日本科研人員(資料圖)

      

  另一方面,中國在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存在感增加。論文的品質和數量都超過美國,中國在物理學領域也加速發展。這不僅限於基礎研究方面,還會對産業競爭力産生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