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吉野彰談鋰電池
2019/10/17
10月16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在大阪府池田市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吉野表示,「希望日本誕生像(美國谷歌等)GAFA那樣的企業,即使一家也好」,其誕生的土壤「在京都」。他表示,「如果(GAFA級別的初創企業)出現,將成為日本極大的國家利益」,敦促日本發起挑戰。
接受採訪的吉野彰(10月16日,大阪府池田市) |
「在日本,具有與矽穀類似土壤的就是京都」。吉野指出,京都也像美國矽谷一樣,具備孕育創造性服務、拉動世界進步企業的條件。他列舉了5個條件,包括研究人員輩出的著名大學、初創企業、向研究者提供資金的慈善家、與首都的距離等。
京都孕育了京瓷和村田製作所等世界級企業。吉野表示期待稱,「希望誕生具有大膽思維的世界性初創企業」。
吉野等人對開發做出貢獻的鋰離子電池由索尼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用化,日本企業培育了市場。但在目前,南韓企業和中國企業的存在感提高,除了隔離層(絕緣膜)和正極等零部件之外,日本企業的競爭力下降。
對此,吉野認為是因為「使用電池的客戶的變化」,涉足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等鋰電池最終商品的日本企業在世界上失去了存在感,「在日本製造電池的必要性消失」。
在今後純電動汽車等成為主流的汽車産業,「如果日本企業維持優勢性,還會有機會」。吉野建議稱,「上游和下游應展開合作,儘快形成金字塔」。
吉野強調了材料廠商、研究機構和汽車廠商等相關企業與組織著眼於5年和10年後、實現資訊共用的穩固組織的必要性。日本企業具有優勢的零部件企業如果無法把握新一代産品的方向性,也可能喪失競爭力。呼籲構建以長期觀點展開合作,完善研發的環境。
針對繼鋰電池之後的新一代電池,吉野表示「全固體電池很有競爭力」。安全性更高的全固體電池已確立基礎技術,今後有必要磨練量産技術,「用於汽車的量産或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岩戶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