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訪日遊客「爆買」衰退了嗎
2016/04/29
訪日遊客購買的商品從高價品擴大到日用品(東京澀谷的松本清) |
在日本最大藥妝店松本清的東京有樂町二丁目店,一位拿著手機的中國女遊客(29歲)説:「我想來店裏看看日本最新的化粧品」,並稱「我可能對電器那些不太感興趣」。
據日本觀光廳介紹, 2015年10~12月的訪日遊客每人平均消費額(速報值)為16萬7699日元(約合人民幣9966元),較7~9月減少了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89元)。今年1~3月訪日遊客每人平均消費額約為16.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576元),同比轉為負值,其中中國遊客下滑最為明顯,減少了11%。日本一名證券分析師認為,「(入境消費)正從家電等高價商品轉為單價較低的日用品,這一點産生了影響」。
此前購買名錶和珠寶飾品的遊客較多,但如今購買日用品的遊客正在變多,回國後也會繼續海淘回購。中國的跨境電商正在興起。
松本清進駐天貓,繼續開拓中國遊客的「旅行後」需求 |
以往的日本對華貿易過程中要經過多道程式,而且按照貨物處理,至少增加近60%的稅金。再加上運輸等成本,這種方式的對華出口商品價格至少翻2~3倍左右。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充分利用了中國政府設定的保稅區。為了促進電商交易,中國政府於2013年將上海、寧波、重慶等地設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這些地區的保稅倉庫交易的商品僅限於個人使用,徵稅額度較低。
比如,個人購買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90元)以下的化粧品僅徵收約10%的關稅。雖然各種商品的徵稅額度不同,但化粧品和日用品的價格只比日本貴20~30%。
松木清控股已進駐「天貓國際」,銷售300多種日本化粧品和日用品等。松本清經營企劃部次長松田崇微笑著表示,「具體營業額不能透露,但超過了預期」。
GL-Plaza在上海開設日本商品體驗店 |
遊客專用商品會被厭倦
對日本企業來説,跨境電商不存在開店風險,可以作為進入海外市場的行銷嘗試。
2015年12月~2016年2月,日本神戶市産業振興局開始在中國的「日本廣場」網上銷售「甘果園」的果凍和果醬等商品。甘果園是神戶的一家果園企業。對企業來説,雖然有出口手續和初期成本,但在跨境電商上卻可以用有限的預算試探當地消費者的反響。神戶市産業振興局的淺川徵規自信地表示,「雖然還有很多貨沒賣完,但為了促進日本産品出口我們將繼續努力」。
隨著訪日遊客的不斷增加,很多日本人也重新發現了很多景點和商品的妙處。入境消費要做到不僅在旅行中、在旅行過後也保持旺盛的消費熱情,日本商家需要敏銳地捕捉變化風向,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行銷方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企業報道部 大西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