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米看上中國市場的背後
2017/07/25
在中日關係出現改善跡象的背景下,日本力爭擴大對華白米出口的談判已經啟動。中國的白米市場巨大,年消費量超過1億噸,相當於日本白米産量的約20倍。對於具有高品質、同時國內白米持續供應過剩的日本白米農戶來説,中國成為絕佳的出口地。在兩國均易受到政治影響的白米貿易也有成為中日友好里程碑的可能。
部分解禁已10年
「希望能多吃些日本白米」,2017年5月,為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而訪華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對中國政府高層如此表示。那位中方官員聽到二階的説明後回答表示:將儘快派檢查人員赴日,評估這10年來的白米貿易,為今後打下基礎。
![]() |
日本白米 |
實際上,中國方面提及的「10年」具有特殊含義。這是因為,自日本白米對華出口部分解禁以來,今年正好過去10年時間。
2006年秋季,安倍晉三第1次擔任日本首相後把首訪地選在中國,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了會談。已故的日本農相松岡利勝與中國政府展開了談判,2007年兩國就部分解禁日本白米對華出口達成協定。
但隨後日本的對華白米出口陷入停滯,2016年的出口量僅為375噸。這是因為中國附加了嚴格的條件,只允許在中國政府認可的設施中進行精米和薰蒸處理的白米出口到中國。目前,獲得中方認可的只有日本全農Pearl Rice的神奈川精米工廠1處,以及另2處薰蒸倉庫。日本的白米農戶中有不滿的聲音表示,「這樣做耗費成本,導致白米售價偏高,味道也不好了」。
在這種情況下,安倍政權又決定2018年停止政府主導減産白米的減耕方針。日本國內的白米消費量以每年8萬噸的速度持續減少,如此下去由於白米供應過剩和米價下跌,米農的收入可能出現銳減。目前,日本正面臨下一屆眾議院選舉,多達約百萬戶的白米農戶成為「票倉」。作為選舉負責人,二階希望從擴大對中國的出口中尋找出路也是由於這種原因。
![]() |
實際上,儘管對中國的白米出口量較少,但對中國的富裕階層來説,日本白米仍然很受歡迎。在上海銷售的日本白米每公斤賣到1779日元(約合人民幣110元),是日本當地白米的3~15倍。
中日雙方2016年11月開始在水面下進行談判。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把前農相西川公也招至首相官邸,指示其負責談判。菅義偉生於秋田的農村,是家中長子,也是推進安倍政權農業政策的關鍵人物。西川是二階派的官員,支援二階。
在日本政壇「安倍獨大」狀況持續的背景下,農業實際上既是日本增長戰略的支柱,同時也是弱點。2016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中,執政黨自民黨在盛産白米的日本東北地區接連敗北。在之後的新潟縣知事選舉中,自民黨候選人也以失敗告終。自民黨內有強烈觀點認為,「受到將廢除或下調農産品進口關稅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影響,失去了農民的選票」。
中國一年消費1.4億噸白米
中國方面傾向於擴大進口日本白米也是有原因的。中國的白米消費量每年約1.44億噸,是日本白米年産量(750萬噸左右)的約20倍。中國每年進口約500萬噸白米,大部分來自越南、泰國和巴基斯坦3國。這3個國家均通過向中國出口擴大了産量,提高了國內農民的收入。但在中國,隨著中産階層的擴大,白米需求正在從重視數量變化為重視品質。
不過,日本能否順利確定擴大出口目前尚不清楚。那是因為白米在兩國都是主食,有關白米的政策與政治權力密切相關。
此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接見了訪華的二階俊博,5月底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訪日時,日本政府提議首腦互訪。日本政府內部有不少觀點認為,雙邊關係的改善能成為白米擴大出口的助力。不過,將來中日關係惡化時,也可能成為中國要挾日本的工具。有自民黨高層人事表示:「中國秋季即將舉行十九大,中日關係正處於微妙時期。白米談判的結果取決於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羽田野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