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陷入「水至清則無海苔」窘境

2017/12/25


  水至清則無海苔,過於清澈的大海正在給日本海苔養殖投下陰影。隨著水質改善,海水中的營養成分出現不足,海苔生長惡化,産量正在下降。日本甚至有商家嘗試推出了「沒有海苔」的飯糰。日本有些海苔産地為在冬季養殖季節恢復海水的營養,正在維持水質的同時推進降低污水處理能力的舉措。

   

日本的飯糰商店裏開始推出沒有海苔的飯糰(「Honnori屋」池袋東口店)

        

  在東京JR池袋站有家名為「Honnori屋」的飯糰商店,10月起店裏推出了不使用海苔的新商品——「十殼米飯糰」。其使用了鮭魚和海帶等6種食材。家住東京板橋區的一位女性(53歲)購買了「高菜(大芥菜)飯糰」,她抱怨説:「(沒有用海苔包著)外觀看起來像缺點什麼」。

   

  相繼變更規格

   

  Honnori屋飯糰店的運營商「JR 東日本食品商業(JR East Food Business)」的負責人感嘆稱,「雖然推進了海苔供應商的分散化,但約從1年前開始,採購優質海苔變得困難」。經過不斷摸索,試驗性推出了不使用海苔、而是以健康意識作為賣點的十殼米系列飯糰。

    

   

  大型海苔産品生産商「白子」2017年度調整了主力商品「桌上海苔」的價格和規格。從100片裝賣500日元(建議零售價、不含稅、約合人民幣29.5元)改為80片裝賣540日元(約合人民幣31.9元),相當於每片價格上漲了35%。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為了維持品質,漲價和改變規格在所難免」,希望獲得理解。

   

  其他企業也計劃漲價和改變規格,影響正在擴大。埼玉縣朝霞市的主婦(35歲)為了方便3歲的兒子拿著吃,經常在自家製作海苔卷。這名主婦愁眉苦臉地表示,「(海苔)是必需品,漲價令人苦惱」。

    

  日本農林水産省的「漁業、養殖業生産統計」顯示,日本養殖海苔的産量從1994年的48.3萬噸降至2016年的30萬噸,減少了近4成。日本水産廳指出,除了養殖者減少之外,「海水營養不足正在導致海苔生長不良」。

   

  海苔生長需要海水中含有磷和氮等元素的「營養鹽」。但隨著日本污水處理能力的提高,海中的營養成分出現減少。

   

  降低污水處理能力

  

  11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日本海苔産量排第1位的佐賀縣,即使穿得嚴嚴實實仍然會凍得打寒顫。記者跟隨海苔養殖戶西久保壽(39歲),為首次採摘海苔而乘漁船前往有明海距岸邊約4公里處的養殖場。從海中打撈上來的養殖網上掛著像墨一樣烏黑的大量海苔。西久保説:「收成很不錯」。

    


  

養殖網上收穫的海苔(11月,佐賀市周邊海域)

     

  由於全縣的海苔連續歉收,佐賀市早在2007年就在縣內率先採取了應對措施。在作為海苔養殖季的冬季,把水質保持在基準範圍內的同時降低了污水處理能力。

 

  佐賀市污水凈化中心表示,在海苔養殖期間內,凈水中心抑制了吃有機物的微生物的活動,增加了水體的營養成分。該中心的課長江頭聖司解釋稱,「尤其是冬季,營養鹽的濃度會下降。我們會根據海水狀況調節磷和氮的濃度」。

  

  海苔産地集中的瀨戶內海也如出一轍。1973年《瀨戶內海環境保全特別措施法》出台後,當地水質一直在改善。但在2年前的法律修正中,日本提出打造「豐饒之海」的目標,周邊的水凈化設施在海苔養殖時期降低了處理能力。當地的漁業協會高興地表示,「海苔的生長狀況得到改善」。

  

  此外,日本第6大海苔生産基地愛知縣也將從本養殖季開始,下調位於西尾市和豐橋市的2個水凈化中心的污水處理能力。

  

  不過,行政部門的水凈化設備主要以家庭的生活污水為處理對象。工廠等的大量廢水由各企業自行處理,要採取相同措施將面臨成本問題。海苔考驗著日本對於海洋環境問題的應對方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筒井恒 鈴木菜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