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呈現多層次化
2019/04/10
持續增長的中國消費開始浮現陰影。經濟減速加上與美國的貿易戰導致消費者心理逐漸惡化,智慧手機和新車銷售陷入苦戰。一方面,旅遊和電影等消費則持續保持高增長,表現堅挺。從消費的光與影之間可以看出14億中國民眾的消費呈現出多層次化態勢。
![]() |
遼寧省大連市的男性公司職員小李(36歲)表情沉重地表示,「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小李一家的月收入為1.2萬元,在大連屬於平均水準,和5年前相比增加了7成左右。即便如此,小李一家仍然在網上買便宜衣服、減少在外用餐以節省開支。
原因是負擔的增加超過了收入增加。2018年小李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出産等開銷就達5萬元。2年前,他父親患上心臟病,每月700元的治療費用全部由小李承擔。此外,他家還背負著將近30年的房貸(每月2500元)。如果經濟惡化導致收入減少,生活將更加拮据。
![]() |
遼寧省大連市的手機賣場 |
中國進入2010年代後,依賴廉價勞動力的製造業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迎來極限。於是政府把消費定為經濟增長引擎,採取了各種各樣刺激消費的政策。網路零售和餐飲等消費産業充滿活力,第三産業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中所佔比重超過50%。
如今中國人的消費實力具有巨大影響力,不僅限於中國國內,世界各國都在關注中國人的消費動向。但是2018年中國的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增長9%,增幅跌破2位數。智慧手機和新車銷售從下半年開始減少10%,雙11的家電銷售額出現同比降低。
其背景是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生活成本不斷增加。
小李所在的大連及上海等沿海地區率先實現經濟發展,消費者也相對成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收入理性花錢的人出現增多。但是這些地區雖然收入水準較高,但物價也高,房貸和教育費等負擔沉重。
另外,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已開始在實體經濟中顯現,導致中國人的消費心理趨冷,控制消費和節約意識似乎出現增強。不過,並不能説中國的消費全面減速。
![]() |
網路零售市場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受外賣拉動的餐飲行業、電影等消費依然保持2位數增長。旅遊、教育和健康相關消費也表現堅挺。
利用這些服務的多為1985年至200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
他們的消費觀與受到傳統價值觀束縛的父母一代不同。北京市的女白領孫女士(31歲)表示,「一輩子還房貸太愚蠢了」。她放棄了買房的想法,而是把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隨著中國中産階層的增加,不同年齡、階層、地域的消費者的消費觀和喜好日益多樣化。
熟悉中國消費動向的中國市場戰略研究所的徐向東表示,中國的消費者趨於多層次化。在房價較低,經濟也相對穩定的地方城市,消費意願依然很強,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有限。
不過,在對高科技産業等整體經濟起到拉動作用的中國南部,工廠重組、裁員等經濟減速的腳步聲出現增強。所有領域全面成長的時代已經遠去,中國消費呈現出電影和旅遊等「光」與智慧手機和新車等「影」交錯的局面。中國今後的消費動向將備受世界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島大介 大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