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迎來轉折點

2019/06/03


       至今持續增長的日本便利店迎來了轉折點。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近日獲悉,除了對24小時營業的批評導致的開店放緩之外,日本最大便利店連鎖企業7-11和羅森將啟動實質性降價。日本的便利店至今由於單身家庭的增加、深夜工作和夜間活動的生活方式擴大而一直在增長,但在日本勞動力短缺和環保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日本便利店將不得不改變面對社會的方式。

  

       日本便利店總數約為58000家,在過去20年裏增加7成,總銷售額接近11萬億日元,增加9成。如今在日本便利店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日本便利店增長的原動力是日本自主發展的「24小時營業」以及高效率的配貨。

 

日本的各大便利店

 

       今年2月,有關24小時營業首先發生改變。7-11的大阪府東大阪市的加盟店店主將營業時間縮短為19小時,與總部形成對立。以此為契機,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對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批評風潮。

 

       不僅是日本7-11,羅森也不得不調整經營路線,包括減少本財年的開店數、試點停止24小時營業等。

    

       還有就是最近日本便利店出現的降價出售臨近過期食品的動向。以往由於細緻預測需求的訂貨系統,日本的便利店一直堅持按定價銷售,但現在這種情況出現了動搖。7-11將自今年秋季起,向購買臨期盒飯和飯糰的顧客返還5%左右的積分。羅森也在517日宣佈將實施同樣的服務。這些舉措看起來是為顧客和便利店店主考慮,但實際還是關係到日本便利店增長力的問題。

 

       對日本便利店店主而言便利店有三大成本,即人工費、照明燃料費以及便當等的廢棄損耗。日本便利店行業由總部和店主分享銷售額減去採購成本的毛利潤。如果便當等有剩餘,會産生店主廢棄導致的損失。如果加盟店降價促銷,扔掉廢棄商品的情況將減少,店主的負擔將隨之減輕。

 

       日本便利店總部至今限制店主為減少廢棄而降價。2009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由於7-11限制降價而向其發出排除措施命令(針對違反《反壟斷法》的企業,要求其採取措施排除違法行為)。但在現實中7-11對降價持消極態度。此次允許降價意味著7-11總部和店主的力量對比發生改變。

 

       日本便利店的競爭力在於盡可能避免缺貨。日本7-11在這方面尤其突出,貫徹了預測需求的商品訂購,單個店舖的日平均銷售額比其他便利店高出10萬日元以上,達到66萬日元。這正是總部的力量決定了業內的排名。

   


   

       但在屬於優勢的避免缺貨機制的背後,存在著廢棄損耗這一代價。在日本便利店增長期,總部和便利店店主都沒有將這個代價當成問題,但隨著市場飽和,廢棄損耗的負擔成為焦點。

 

       此外,要求企業注重環保等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趨勢也是重要課題。重視企業盈利的一味擴張的銷售戰略有可能再次遭到批評。日本便利店已經碰到增長的壁壘。

 

 

       日本便利店擴張的背後是社會需求,尤其是家庭結構的變化影響巨大。

 

       截至1980年代的日本的消費是家庭型模式。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夫婦及子女組成的家庭佔到40%,日常消費的舞臺以超市為主。但進入平成時代(1989~2019年)後,情況發生改變。在2000年代,單身家庭反超夫婦及子女組成的家庭,如今在日本家庭總數中的佔比最高。

 

       在這種趨勢下,日本便利店實現快速增長。但是,消費者的意識也在改變。其中之一是最近日本提倡的工作方式改革。很多日本便利店店主無法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飯,越來越多消費者認為「不能通過強迫賣方犧牲來追求便利性」。日本7-11的高管也指出,「由於規模過大,對店主的顧及有所減少,這一點是事實」。

 

       不僅是日本的便利店,實行連鎖經營的日本零售店也一直依賴較為廉價的勞動力,通過擴大規模來增加收益。但日本進入人口減少的時代,以往的增長模式行不通了。在通貨緊縮的背景下長期持續的「廉價銷售時代」或將明顯發生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中村直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