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售服務業加強出海賺錢

2019/10/16


  運營休閒服裝品牌「優衣庫」的日本迅銷在海外的利潤不斷擴大。2019財年(截至2019年8月)的合併決算(國際會計準則)中,優衣庫海外業務的營業利潤超過日本國內。這是日本主要零售業企業的主力業務首次出現海外利潤超過國內的情況。不僅是出口産業,海外市場也逐步成為日本零售和服務等非製造業的增長重點。

 

  「已經被全世界接受」,在10月10日召開的決算説明會上,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強調了海外業務的成果。迅銷2019財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達到1625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 

   

   

  顯示主業賺錢能力的營業利潤增長9%,達到2576億日元。細分的話,海外優衣庫的營業利潤增長17%,達到1389億日元,高於日本國內優衣庫(下降14%,為1024億日元)。

       

  拉動海外業務的是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亞洲。在由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組成的「大中華地區」,迅銷2019財年的銷售額和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利用社交網站的數位營銷以及與日本熱門形象合作的品牌戰略獲得了以年輕人為主的支援。加上增加開店,新的利潤來源也推動了增長,扭轉了南韓抵制日貨運動的影響。

           

  迅銷很早就進駐海外市場。2001年海外1號店在倫敦開張,2002年在上海打造中國首家門市。隨後又在歐美和亞洲開設新店,到2019年8月底,優衣庫業務在全世界的門市數增加到2196家。

      

  優衣庫10月進駐印度,在新德里開設1號店。在被定位為增長市場的「大中華地區」,到2019年2月底已有768家門市,計劃到2021財年增加到1000家以上。

            

  迅銷在股市中受到高度評價。出於對海外優衣庫業務增長的期待,其股價在7月升至上市以來的最高值(每股7萬230日元)。目前股價由於對南韓的抵制日貨運動及人民幣貶值的擔憂而暫時低迷,但2018年年底以來的上漲率達到9%,高於日經平均指數(8%)。

             

  市場上有相關人士好評稱,「作為休閒款功能性商品,實現了與以時尚為賣點的其他企業産品的差別化,這一點成為優勢所在」。

    


         

  但競爭對手已處於領先位置。根據調查分析網站QUICK FactSet的統計,運營「ZARA」的Inditex(西班牙)的銷售額中超過8成來自西班牙以外,在開展海外業務方面領先。

    

  2018財年Inditex的銷售額為3.3823萬億日元,營業利潤5533億日元,超過迅銷。Inditex以少量多品種為武器,靈活調整産量和庫存,營業利潤率達到16%,高於迅銷的11%。

       

優衣庫在印度的1號店(10月4日,新德里,石井理惠攝影)

     

  在電商(EC)業務方面,Inditex和迅銷的線上銷售佔比均為1成多。近年來開展網上銷售的新興企業不斷崛起,加強數位業務對於實現增長而言不可或缺。

       

  在10月10日的決算説明會上,迅銷提及把電商業務作為「主業」。提出擴大電商對象地域至印度和印尼等、加強線上下單店舖取貨的「線上線下融合」。從中長期來看,計劃把電商業務的銷售額佔比提高到30%。

     

  日本內需企業加速「出海」

                 

  隨著人口下降,日本國內市場不斷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內需型企業前往海外尋求出路的動向逐年增強。在上市企業當中,零售業和服務業的海外銷售額佔比已經迫近到10%。日本企業正試圖抓住持續擴大的「全球內需」,借此取得持續性增長。

  

  日本零售業的海外銷售額佔比接近10%,5年間提高了3個百分點。

  

  經營生活雜貨店「無印良品」的良品計劃在2019年3~8月的合併營業利潤當中,超過3成來自海外業務。該公司不斷在中國大陸、南韓、歐美、澳大利亞等地開設門市,到8月底海外店舖已經達到515家。

      

  永旺在中國大陸和亞洲經營商業設施和零售店,在當地購物中心的店面銷售額保持著2位數增長。永旺重視在增長潛力大的郊區開店,享受到中産階層消費擴大的紅利。

     


          

  日本餐飲業也在加速開展海外業務。薩莉亞(Saizeriya)合併營業利潤的45%來自海外。截至2019年8月底,在海外經營411家門市。該公司社長堀埜一成表示,「(在亞洲)義大利餐廳正不斷滲透,利潤持續增長」。

       

  日本服務業的海外銷售額佔比達到9.5%左右,5年裏提高超過6個百分點。Recruit控股通過併購使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海外銷售額佔比達到約46%,比5年前提升了20個百分點。電通在2014至2018年進行了164宗海外併購,快速推進全球化。

 

   

  日本經濟産業省的海外經營活動基本調查顯示,2017年度末非製造業日企的海外法人數為1萬4196家,超過製造業的1萬838家。越來越多的日企進駐東盟。

   

  另一方面,日本零售及服務業整體不到10%的海外銷售額佔比要進一步提升並非易事。迎合當地文化和習慣的「本地化」不可或缺,與製造業相比進駐海外更加困難。

   

  經營牛排店的日本Pepper Food Service公司進駐美國市場,但以廉價、簡單為賣點的經營模式並不被當地接受,2年時間超過半數店舖關閉。在百貨商場方面,高島屋等進駐中國大陸和亞洲市場,但在很多地區因消費模式和收入階層的不同而陷入苦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